如何应对学生的逆反心理姓名:熊浩学校:丰城第三中学邮箱:347329632@qq.com如何应对学生的逆反心理初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开始进入青春期,他们往往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那么,什么是逆反心理呢?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常常表现为:和老师对着干、当犯了错误后,老师对他教育时,学生爱理不理,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学生这种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的。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面的扩大,知识面的增加,进入初中的学生,内心慢慢地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不再像儿童时期那样,视家长、老师为神明,唯命是从。而他们的有些想法,会和家长、老师的想法不一样。而这个时候如果家长、老师没有和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学生就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其次,学生有强烈的心理需求。学生对于越不能看的东西越要看,越不能做的事情越要做。再次,在平时的日常教学生活中,老师没有注意教学方法也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老师的教学方法简单粗暴,言语上没有掌握好分寸。比如一个学生没有弄懂一个题目时,老师没有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而是直接说他笨,或者说这么容易的题目你也不会呀,这样直接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而有的老师对待学生的小错误任意放大,或者揪住不放,成天挂在嘴边上,使学生认为老师成天和自己作对,对老师有了抵触情绪。二、老师不能公正地处理问题,不能一视同仁。成绩好的学生如果上课违反了课堂纪律,有些老师会不批评。一旦成绩差的学生出现类似的问题,有些老师点名批评,严加指责。这样就会使成绩差的学生认为老师不值得尊敬,不值得信任,对这个老师产生明显的反感。三、老师的要求过高,脱离学生的实际。老师不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布置学习任务。而学生不能完成任务,只好消极对待,长久以往,学生便会产生与老师对立的情绪,形成逆反心理。最后,家长没有有效地和学生进行沟通。很多家长过于溺爱孩子,什么事都帮孩子做好。这样的孩子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也是以自我为中心,听不得别人的意见,极度自负,这样的孩子易形成逆反心理。也有一些家长对孩子没有管教,放任自流,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这样的孩子性格可能会比较孤僻,也易形成逆反心理。面对处于逆反期的学生,不能采取简单急燥的处理方法,学校教育和家庭管教都十分重要。作为老师而言,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要给学生尊重,给他们关爱。不要带有色眼镜看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老师对学生的轻视,必然会使学生和老师越来越疏远。第二,要和学生多多沟通,听听他们的心理话。走进学生的心里,与学生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少点责怪,不要把自己当作高高在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闪光点,多用肯定、鼓励、表扬的语气和学生交流,让学生觉得老师信任他,帮助他,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这样学生就不容易有逆反心理。第三,要冷静对待学生产生的问题,转变工作方式。这个时期的学生处于人生的敏感阶段,犯错误在所难免。在这个时候老师一定要冷静分析学生故意表现出的一种消极情绪。老师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必要的时候要用心理战术,合理激将,大胆利用逆反心理的积极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作为老师,应当争取家长的配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那么,在家里,家长应该怎么做呢?我觉得家长应该给予孩子适度的爱。关爱不够、孩子会觉得家长不关心他;关爱过度,孩子会嫌家长烦。这就要求家长把握一个度的问题。目前,相当一部分家长存在着对自己的孩子期望过高,他们往往对孩子严加要求。一旦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大失所望。这样教育出来的小孩非常容易出现逆反心理。还有一部分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生意,没有时间和孩子进行交流,小孩在这样没有爱的家庭长大,也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这些情况,家长必须改变。作为家长,应当面对现实,合理调整对小孩的期望,也要放下自己的工作,听听孩子的心声,这样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