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德育现状与德育展望【摘要】当前中小学的德育状况总体呈现良好的态势,但是不足明显存在,一些学校对德育工作认识不到位,德育评价体系不完整,德育方法途径单一,德育与实际生活相背离。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要进行德育改革,为此,提出了中小学德育的新思路。以利于学科教学和德育的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关键词] 中小学 德育现状 建议德育,是教育工作中最重要也是最首要的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高度信息化,社会竞争愈加激烈,价值的多样化、利益的多重化、文化的多元化,使得青少年的思想意识表现更为复杂,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面临着更多更新的挑战。一个方面当前中小学的德育状况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另一方面中小学的德育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一 、当前中小学德育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德育观念、德育方法、德育内容、德育评价标准等都在不断更新,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和教育界的健康发展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我们的德育工作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和不足。1、“德育为首”难以真正落实 一直以来,中小学教育普遍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德育工作真正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一方面,学校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途径。德育工作重课外、轻课内,认为思想教育是课外的事,搞活动往往也是应付差事,流于形式,至于学生受教育程度、教育效果如何,基本无人问津。部分教师重教书、轻育人,只拼命抓教学成绩、看升学率,忽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种种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部分学生也只重视文化课学习,忽视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致使“德育为首”不能得到1真正落实。 2、学校德育工作滞后,缺乏规范性、针对性、实效性 现在的智育评估措施非常具体,操作性很强,执行的过程和步骤也很严格,学生的成绩往往与学校评价、教师奖金、评聘职称等利益直接挂钩;而德育工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量化指标,学校也没把德育工作情况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依据。有些学校在制定德育工作计划、实施措施时不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内容和目标一味求大求全,脱离学生实际,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进行教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大降低。很多学校没能将德育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没能形成“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