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如此美丽》有感徐永新发起了新教育实验,倡导营造书香校园,影响波及全国各地。他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教育家,是一个风风火火的实干家。近日,他又出新书了,我有幸拜读了他的新著《教育如此美丽》。这套书,可以说是走遍了世界。一部分几乎涵盖中国大地,另一部分,则远游世界,足迹遍及四大洲。正向朱永新教授自己所说的那样“我只是一个教育的游客。我背着教育的行囊,不断地行走,不断地寻找风景,在美丽的地方驻足,在精彩的地方赞叹。”他的文章,有真诚恳切的态度,有严谨有序的思路,有生动活泼的文风,让人读起来不乏味,可称之为“心灵之旅”。这本书是作者周游世界的所见、所闻、所思。即便在国外旅行考察,他仍没忘记自己是一个“教育的游客”,随时都会有新的关于教育的信息和思考被收入他的“教育的行囊”。他的话很另人感动和共鸣:“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思想和骄傲。洞彻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因为些许的荣辱得失而惆怅满怀。所以,我们就应该及时调整好心态,在毕生从事的工作中挖掘幸福的元素,增添自己的生命的亮色。”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我们没有做到,而朱永新教授做到了。他是一个行者,一个观察者,一个思想者,一个实践者。读了朱永新的这部新著,使我很自然的想起赵丽宏为此书作序,引用韩愈的两句诗:“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是呀,一个人,只有博览世间万物,饱经天地风霜,才可能具备高尚的智慧和卓越的见识。朱永新用他的实践和文字诠释着这样的诗意。北京是朱永新教授去的最多的城市。他在第三辑北京印象中提及到四中,人大附中和十一校。北京四中四中虽然考试的竞争非常激烈,但是学校并不主张加班加点,而是严格控制课程总量,减少必修课课时,增设选修课和活动课,使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和谐地发展。学校学生社团 30 多个,每年 100 余人次在市区以上各种竞赛中获奖,他们的游泳队、篮球队都是北京市的冠军,2001 年 2 月,四中二十几名“学生形象大使”成功接待了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它的毕业生每年考入重点大学的占 96%左右,考入北大、清华两所著名学校的学生近年来一直稳定在 40%左右。别看学校不大,但名气很大,是学生成长的沃土。从一个事例中,我们知道了四中精神——认真。这也是所有成功学校的精神。北京人大附中在中国教育界,人大附中是一个颇受瞩目又争议不小的学校。之所以瞩目,它创办了全国第一个中学校园网、第一个中学生汽车模拟驾驶室,第一个虚拟科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