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訓詁的內容 第一節 注 音 第二節 釋 義 第三節 講述語法修辭和句讀篇章第一節 注 音一、比況法(一)描繪發音法描寫法是直接描述字音的發音部位或發音方法。如:《公羊傳 · 宣公八年》:“‘’‘曷爲或言 而 ,或言’‘’‘’”乃 ? 乃 難乎 而 也。 漢 ·“‘’何休注: 言 乃‘’”者,內而深;言 而 者,外而淺。何休這裏是指出發音的部位和聲音的洪細。《莊公二十八年》:“《春秋》伐者爲客,伐”“者爲主。 何休注: 伐人者爲客,讀伐長 ”言之,齊人語也。“ 見伐者爲主,讀伐”短言之,齊人語也 。這裏又指出伐字在齊人語中有長讀、短讀的區別,大致是說明聲調的問題。《淮南子 · 地形訓》“: 黑色主腎,其人愚蠢。” 高誘注:“ 蠢,讀人謂蠢然無知之蠢, ”籠口言乃得。又《俶真訓》“” “: 牛蹄之涔。高誘注: 涔,潦水也。涔,讀延祜曷問(周祖謨《顔氏家訓音辭篇補注》“說: 此四字當有誤。””),急氣閉口言也。《釋名 · 釋天》“: 風,豫、司、兗、冀橫口合唇言之,風,氾也;青、徐言風,踧口”開唇推氣言之,風,放也。“”“”“”“所謂 籠口 、 閉口 、 橫口 、 踧”口 ,大致都是指的口形問題。《釋名 · 釋天》“: 天,豫、司、兗、冀以舌腹言之,天,顯也,在上高顯也;青,徐”以舌頭言之,天,坦也,坦然高而遠也。“”“”舌腹 、 舌頭 大致是就聲母的發音部位而言。 描寫注音法,其說法還很多,這裏只舉幾個例子,從上面這些例子可以看出,由於科學的語音學還未建立,所以描寫說明比較含糊,以此法注音,難望精確。“”“”(二) 讀若 、 讀如 法明顧炎武《音論》“說: 漢時人未有反切,故“”於字之難知者多注云 讀若 。趙宧光《說文長箋 · 凡例》“亦云: 古無音切之法,音聲之法無邊,而同音者甚少,故‘’‘’許氏但有 讀若 , 若 者猶言相似而已,可”口傳而不可筆傳也。如:莠,禾粟下生莠。從艸,秀聲。讀若酉。(《說文 · 艸部》)珛,朽玉也。從玉,有聲。讀若畜牧之畜。(《說文 · 玉部》)“”“”“”“另外,還有用 讀如 、 讀爲 、 讀曰 、”“”讀似 、 讀近 等,如:《周禮 · 大宰》“”“: 以利得民。 鄭玄注: 利,‘’讀如 上思利民 之利,謂以政教利之”也。《荀子 · 富國》“”: 婚姻娉內,逆送無禮。唐 ·“”楊倞注: 內,讀曰納,納幣也。《詩 · 衛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