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常见文体知识识记基本文体常识1、 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2、 常见的文章体裁:一般有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说明文五大类;按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3、 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寓理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寄情于事。记叙文一、记叙文体常识1、概念 作者主要运用记叙、描写两种表达方式进行叙事、写人、写景状物,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风尚、揭示人生哲理和社会本质、反映自然规律等所作的文章。2、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3、人称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4、角度 直接(正面)、间接(侧面)。5、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6、段落层次。7、中心思想。8、描写对象 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9、描写方法 外貌(肖像)、语言(对话、独白)、神态(神情)、动作(行动)、心理。10、记叙线索 叙事线索、抒情线索。11、剪裁 详写、略写。二、阅读方法与技巧(一)理解概念1、表达方式 主要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渗透其中。记叙 体现在事件的叙述中,揭示事理,反映人物思想性格。描写 体现在人物或环境的描摹中,表现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衬托情感、推动情节发展。抒情 体现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体验而表达出的喜、怒、哀、愁等爱憎感情,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之别。说明 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个别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使记叙内容更详尽充实。议论 体现在叙事过程中,对人物形象、事件所内含的意义进行哲理性分析表述,深化文章主题。2、记叙范围 主要是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形象、描写自然景物和社会面貌。3、记叙主题 主要包括人物的思想性格、道德风尚、自然规律、人生哲理、社会本质意义。(二)辨析要素、人称、角度、顺序、线索。1、要素 通常在行文中直接找出或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归纳概括。时间、地点 文中表示具体时空的词句。人物 一般把握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及次要人物的衬托作用。事件的起因 在掌握主要事件的基础上以“为什么发生这件事”示问解答。事件的经过 一般是主要事件的具体化,以“发生了什么事”示问解答。事件的结果 事件的结束,以“这件事最后怎么样”示问解答。2、角度 站在作者或文章内容中出现的人物的方位上予以辨析。直接(正面) 直入正题,以当事人的身份描述人物或事件。间接(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