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在希望的田野上》有感 唐代诗人韩俞在《师说》中说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从中不难窥见教师这一职业角色的特点即传授真理,讲习学业,解释疑惑。韩先生在几千年前就这么精辟地给教师下了这样一个定义,让人佩服。就今天的教育而言,“传道,授业,解惑”远远不能诠释教师的内涵。教师除了扮演好传授者的角色外,还要学会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合乎时代潮流的教师。《在希望的田野上》向我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教师成长的案例。他们都是平凡的教师,却有着不平凡的教育之梦。思考、研究,学习、交流,执着、进取是他们共同的特征。我不禁想起今天我们到底该做个怎样的教师呢。细细想罢,我觉得做个智慧型合乎时代潮流的教师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 一、以思考、研究引领行动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有益的知识尤其是高科技知识是提升国家竞争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而知识的取得一般是两种途径:一是直接经验,即通过自己切身的实践体会获得;二是间接经验,即通过学习他人的知识获得。知识的高明之处并不是获得多少,而是当它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显现出来的魅力。不管是知识的取得还是知识的运用都取决于认识主体的人。而教育传承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应该义不不容辞地培养符合社会、国际形势的人才,那就是在知识经济下,人才的标准更注重创新思维素质的培养。因此,学会思考学会批判性地学习应该是教育的价值所在。要使学生具有思考的能力,教师就应该学会培养自身思考的能力与素质。因此,对于一个有生命力的教师的而言,应该学会思考,思考就是力量,思考就是机智,思考就是创新,思考就是发展,思考就是教师成长的法宝。 二、以学习、交流丰富智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渔”,“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就需要源源不断的活水”。信息化、数字化为表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仅凭已有的知第 1 页 共 3 页识、自身的修养就可以胜任。新时代的教师,永远学习是个不变的主旋律。从学习的对象来看,可以向学生学习,从师生的交流对话中学到更多来自学生的智慧;可以向同行学习,从同行真诚平等的交流中学到更多有益的知识与经验;可以向书本学习,从书的海洋中捡拾美丽的朵朵浪花;可以向报刊杂志学习,从琳琅满目的知识库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可以向网络学习,从虚拟而神奇的网络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