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观后感 来源。范悦的日志韩愈曾经讲到写文章,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在第三次看完电视剧《雍正王朝》后,心中实在窃为雍正不平,于是写一篇观后感算是因寄所托吧。 史学上把康熙到乾隆的历史称之为“康雍乾盛世”,民间则俗称“康乾盛世”。这一俗,非但雍正的贡献没了,胤禛更是被刻画成了一个篡位,弑父,矫诏,好色的暴君。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被港台电视剧蛊惑,从小对雍正的印象就是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第一次看《雍正王朝》电视剧是在初中,看完之后雍正的形象才在心中“拨乱反正”。后来读了二月河的小说,又二看电视剧,不过那时过分关注于九王夺嫡外在的紧张凶险,忽略了对雍正内心世界的感悟,当然,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即使有心观察,恐怕也无力感受。就像李宗盛歌里唱的那样,“这歌里的细微末节就算都体验,若想真明白,真要好几年”。终于,今天,再一次看完《雍正王朝》时,感觉自己走入了雍正的内心。思绪充盈而来,郁于中而必泄于外也。 雍正一定是孤独的。康熙曾对他说,“要有一个做孤臣的心,才能把事做好”。不知道雍正面对这道选择题内心是怎样的挣扎与翻滚。不做这个孤臣,则上可不开罪王公贵胄,下可坐享仁爱美誉;可是做了这个孤臣,则前为群臣诸公所制约掣肘,后遗千秋万代之骂名诋毁。八爷选择了第一条,遂得“贤王”美名传于天下。而雍正选了后者。从治理黄河,追缴户部欠款开始,到登基后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纳粮,雍正一步一步地得罪了各级官员,得罪了天下的读书人,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无间道》里韩琛说,“路怎么走,你们自己挑”。雍正从那个岔路口做了决断之后,就再没有回头。他选择了前行,便一路只顾风雨兼程。古人说,“虽千万人,吾往矣”,诚哉斯言。他走向远方,这个远方叫“上无愧于国家社稷,下无愧于黎民百姓”;然而这个世界是官员和士绅的,所以他留给世界的便只有背影。我曾经自问,雍正这样做心中难道不会后悔么。然而,我现在想明白了,他第 1 页 共 15 页一定是无怨无悔的。正所谓,“求仁而得仁,又何怨。”什么是仁。仁是心中的一个信念,一种理想,一团炙热。有了这个信念,就不会临阵而动摇;有了这种理想,就可以坚定前进的方向;有了这团炙热,就会虽九死,其犹未悔。有了这个仁,一股浩然正气就会从心底油然而生,就会凛然于天地之间,横槊于沧海之际。所以《白鹿原》中白嘉轩在面对全村人跪求为小娥立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