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学困生的学习心理辅导?学生在学习时产生困难,教师通常采用的解决办法就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环境加以干预,如:不准看电视、不准看闲书、延长学习时间、请家教或转学等,这些办法只对部分学生有效,大多时候学生并不领情,效果并不理想甚至适得其反,从而导致家庭成员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紧张,学生厌学、叛逆等系列问题出现。那么,如何开展学困生学习心理的辅导呢?一、明确学习动机和目的——认清目标“我为什么而学习?”这是学生对“学习心理”认识的最高层次。然而,对于中学生来说,近景性动机是其学习的主要动机,不明确的学习目的,决定了学生不可能深刻意识到“我为什么而学习”,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这一层面一旦出现偏差,将直接导致其厌学、破罐子破摔、行为不良等问题出现。因此,作为教师应帮助学生在潜意识里构建学习任务和价值标准之间的桥梁——树立理想和信念。具体做法:(1)不吝啬激励。皮格马利翁效应对中学生的作用尤为明显,当老师非常肯定地激励学生可以办成某件事时,学生的潜能就能得到很好的挖掘,学生的自信就会成倍增强。(2)不拒绝联络。搭建与上一级学校联系的平台,主要内容有:请上一级同学介绍高年级生活的感想;组织学生参观名校校园、实验室、图书馆等,了解名校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促进联谊,让中学生体验高一级学校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增加他们对高一级学校生活的向往。(3)不避讳考试。要求学生上网查找一下近两年的升学录取分数线,让学生粗略知道一下自己和分数线的距离。老师也可以利用班会讲解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升学考试,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树立对升学考试的信心。这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也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乐于接受。(4)不迷信权威。一方面可以邀请专家来校为学生上心理健康辅导课,指导学生上网观看专家的专题讲座或精彩演讲,拉近他们与专家的距离,帮助他们解开疑惑,认识自己的追求,真正明白自己学习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师从学生日常学习行为中发现他们学习动机上的偏差,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引导他们树立符合个人实际的目标。二、准确自我评价和认定——认识自我“我是怎样的学生?”这是学生对“学习心理”认识的第二个层面。这个层面的偏差,往往导致学生学习焦虑、自卑、同学关系紧张等,究其根源,就是不能准确地自我评价和认定。教育就是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超越自己。而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