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作业的感悟作业不是课堂教学的终点,而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另一个新的课堂教学的起点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检测学生掌握情况的一个重要途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也应是有意义、有趣味、富有挑战性的,让学生在写作业中找到快乐的因子,变厌恶作业到喜爱作业。1.可爱的作业充分发挥数学作业的发展功能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作业的功能有三:发展功能、管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发展功能是作业的本体功能,是指作业具有强化知识识记、加深知识理解、提高技能熟练性、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开掘智慧潜能、培养意志品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等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管理功能是指作业可以用来作为一种管理的手段, 即教师通过对学生布置作业来控制学生的学习乃至生活行为,实施督促和奖惩;社会功能是指教师布置作业是出于社会因素的考虑,希望通过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来获取社会的认可。毋庸讳言,在崇尚应试教育的社会环境里,教师如果不布置作业、少布置作业,或布置的作业对学生的升学考试不能有直接的帮助,就会引起社会的不满和恐慌。作业的管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只是作业的外附功能, 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这两种功能得到了本不应有的强化。相反,作业的发展功能却受到弱化和窄化。2.让学生来出题作业命题权的双主体化传统的作业都是教师出题,提要求,学生被动地遵照教师的规定去完成,做什么、做多少、怎么做、何时交都由老师规定好了的。这种单向度的作业布置方式不仅挫伤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而且桎梏着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和思维创造性的发展。让学生出题,不仅让学生的个体出题,还要让学生的群体出题,让学生合作出题是新课改提倡的合作学习方式的一种。我尝试让学生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编制一份单元检测卷。在编制的过程中,几名同学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从复习单元内容,到列出知识点,确定题型,忙得不亦乐乎。编制试卷的过程,既是同学们一次再学习的过程,又是与同伴合作交流,分享成功体验的过程。学生出的题,不仅可以让学生做,还可以让教师做。对此老师应具有诚恳的态度和宽广的胸襟,要能容忍学生们的简单幼稚、突发奇想甚至是“离经叛道”。学生布置作业给教师做有利于教师进行换位思考, 真切感受和体验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 使教学更具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