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考参观学习焦裕禄同志纪念馆有感 王雨瑶 这是一个单纯的人,这是一个倔强的人,这是一个怀有理想信念的斗士。 焦裕禄,1922 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946 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 年,被任命为 XX 县区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1954 年 8 月相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1962 年被调到 XX 省 XX 县区担 XX 县区委书记,1964 年因肝癌病逝于郑州,终年 42 岁。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经历了苦难、挫折和绝望,也看到了希望、道路和指引。他的一生干的都是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却成就了一桩桩伟大的业迹。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100 位"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也是值得我们青年一代永远学习的楷模。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自金代流经 XX 县区境以来,多次决溢迁移,涝灾频繁发生,加之风沙、盐碱的危害,使黄河流经的 XX 县区陷入困苦之中。1962 年正是兰考备受灾害的一年,那一年的冬天,风沙、盐碱、内涝最为严重。全年的粮食产量跌到历史最低点,在这样艰难困苦的关头,焦裕禄临危受命来到兰考。在那样一个物质极度匮乏、生活贫穷、食不果腹的岁月,焦裕禄就像是一道阳光,拨开了遮蔽在兰考上空的灰暗。 反观我们现在的许多人,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成长在相对衣食无忧的环境里。却越来越不能直面挫折,自身的"惰性"也日益严重。精神信仰不足,文化认同感匮乏。我们仿佛活成了一具具"行尸走肉".别说坚定自我的信仰,就是坚持自己的原则都做不到。这样的人,谈什么为人民奉献,说什么为人民服务。连对自己忠诚都不敢打包票,更不敢相信对其他人、对党能够忠诚。怕吃亏,怕受苦,怕干活,怕出错。这些都是当下很多体制内的人的心理写照。我们早就不能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党员们相比了。以前的人比奉献,比付出,比成就;现在的人比享受,比回报,比财富。我们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洪流下,渐渐丢失了什么。焦裕禄精神成为了 XX 县区的注解,第 1 页 共 3 页而 XX 县区也永远地烙印上了焦裕禄的身影。一个人成就了一座城,一座城永远地记住了一个人。 十九大结束不久,鹤壁东站派出所党支部就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来到兰考参观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学习焦裕禄精神和事迹。我作为一名新民警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焦裕禄同志对理想的追求,更多的感动于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基层百姓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作为一名人民公仆,真正做到了"俯首甘为孺子牛".在这次参观之前,"焦裕禄"这三个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