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学》学习心得 原创:肖光军 如何将意图变为政策。 问题界定,标准设立,方案搜寻,结果预测,方案选择,政策执行与监测,结果评估和政策变迁。 一、问题界定 1.认识到一种状况。 2.为什么这种状况是一个问题。 3.这种状况的范围、性质、变化是。 4.实现什么目标算是解决了该问题。 5.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吗。 6.这个状况的决策者、执行者、受益者、受害者等是谁。 7.谁会支持解决这个问题。 8.在问题和解决方法上有哪些不同观点。 9.什么样的解决方法是可以接受的。 10.寻找问题表现的现实依据。 11.这是一个正确的问题吗。还是一个更深刻问题的表现。 12.有没有不触及这个问题却能实现/维护那个价值的方法。 13.能通过改变价值、不改变状况来消除问题吗。 14.进行分析有什么限制吗。 注意。人往往容易“针对错误的问题寻找正确的答案”,所以要时刻关注问题的主观性、系统性、动态性,关注问题的有无、虚实、表里、关联、变化;有了备选方案之后要重新界定问题一次;注意“结构不良问题”——它不存在一个“最优解决方案”,只有不同的偏好方案。 二、标准设立 1.认识价值,价值共识,绝对价值与相对价值。 2.用可行性约束明确价值观。 3.价值的组合与冲突。 4.目标搜寻。 第 1 页 共 31 页 5.根据相关专业知识确立指标。 6.进一步细化为可操作的绩效标准。 注意。包括目标、指标、绩效标准三个层次。 不能将目标看成现成的、不言自明的东西,要考虑到其背后的价值、利害、轻重缓急的冲突,特别是利害因素中要假设决策者与其他理性人一样也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如为争取选民支持,会倾向于迎合选民而非社会利益最大化的政策,或是将目标说的含糊不清来减少对自己的限制。 目标搜寻时,首先寻找单一目标,若不成功则向上寻找更普遍的目标。还无法达成共识,则采取最优化(进行目标交易或按偏好顺序排列取舍、将次要目标的最低限度变为工作要求)方案或“满意”途径(确定各方面“足够好”的标准,再寻找一个满足它的方案)。 三、备选方案搜寻 1.搜寻。 2.创造。(以上两个步骤的方案均有以下来源。专家权威、具有洞察力的当事人、技术与方法、科学理论、参与者的动机目标、相似案例、触类旁通、伦理体系等) 3.初步检验与评估、保留个位数的方案。 4.重新定义问题。 注意。不要过于依赖过去的经验,不要急于批判别人的意见,避免过早锁定问题定义,避免过早形成偏好,防止未经评估而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