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2.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这则寓言的寓意,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教学重难点:体会这则寓言的寓意,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有关动物的成语,指名填空。2.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篇寓言故事也和动物有关,板书“鹬蚌相争”,学生书空。3.让学生猜一猜“鹬和蚌”分别是哪一类动物。(师生交流,渗透汉字的组成规律,鹬字,鸟旁,蚌字,虫旁。)二、读课题,质疑1.学生齐读课题。2.思考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师生交流,学生提出问题。3.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鹬蚌为什么争?怎样争?争的结果怎样?三、理解感悟故事内容学习一、二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2.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3.师生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感受到这是一只饥饿的鹬。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自然段。教师小结:鹬的优势就是嘴巴长,它刚要用自己的长嘴巴去啄蚌,蚌就一下子夹住了鹬的嘴巴,两者相持不下。学习三、四自然段1.学生自读课文。2.师生交流。教师指导抓住两个角色话语中的关键词语,体会鹬和蚌在争时的傲慢与不满,气愤与恼怒等心情,引导学生感悟鹬蚌相争时的情景。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4.教师设置引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鹬傲慢地说: 蚌白了鹬一眼说:(2)鹬扎煞着羽毛,生气地说: 蚌也恶狠狠地说:(3)鹬咬牙切齿地说: 蚌也怒气冲天地说:(4)过了很长时间,鹬和蚌都筋疲力尽,鹬有气无力地说: 蚌也无精打采地说:学习第五自然段1.学生齐读课文。2.提问:鹬和蚌相争的最终结果是什么?3.出示图画,指名学生回答。师相机指导,理解故事的结局是鹬和蚌都没有得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