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情绪与健康的关系。2.指导学生学会合理调控情绪的方法。二、教学内容与分析(一)教科书内容解读1.情绪的性质与基本形式情绪是什么?有人认为,情绪就是人们对环境刺激的一种内在反应,在身体各部分发生变化而带来的一种复杂状态。考试成功后喜悦、愉快,考试失败后的沮丧、羞愧,均反映学生对考试这件事的态度。因此,可以说情绪已经成为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一个指标,是人对客观现实与自身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需要若获得满足,一般会产生快乐而积极的情绪;需要若得不到满足,则可能产生苦恼而消极的情绪。人的情绪反映客观现实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由于客观现实与个体需要的多样化,人的情绪变化也无比纷繁。一般把快乐、愤怒、恐惧、悲哀列为人类最基本的或原始的情绪形式,而把其他情绪看作为四大基本情绪所派生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是复合情绪,即不同情绪的组合,互相纠缠一起,矛盾交错,使人的心理负担很重。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则是构成人的情绪的有机统一体,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四种情绪中,无论哪一种过度或萎缩,均有碍于人的个性完美,不利于人对客观环境的反应和适应。2.情绪的作用情绪可以影响和调节认知过程。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工作时,我们会感到自己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而心境低沉或郁闷时,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解决问题能力低下;突然出现的强烈情绪会骤然中断正在进行着的思维活动;持久而炽热的情绪则能激发无限的能量去完成目标。情绪的适应性有助于人们选择信息与环境相适应,并驾驭行为去改变环境。我们应像注意天气预报那样来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以我们的人格力量去预测它的影响,并努力去改变环境因素。情绪可以协调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情绪是人类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情绪通过表情的渠道达到人们互相了解,彼此共鸣,建立相互依恋的纽带。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际之间的关系都可以通过情绪反映出来,诸如爱和恨、快乐和悲伤、期望和失望、羡慕和忌妒等等,调节着人际行为。婴儿的情绪具有早期通讯交流作用,新生儿在饥饿和疼痛时哭叫,温饱和舒适时的微笑,都被用来呼唤和影响成人对他们的哺育和照料,从而在一种相互影响的制约关系中建立起母婴之间感情联结。早期的情绪损伤决定着人们智力的发育、人格特性的形成以及儿童后期和成人阶段的行为,甚至导致怪僻性格和异常行为,由于这些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