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进化生物学讲义--精简VIP免费

进化生物学讲义--精简_第1页
1/7
进化生物学讲义--精简_第2页
2/7
进化生物学讲义--精简_第3页
3/7
进化生物学讲义—精简版一、生命起源的早期探索---化学进化 P53 包括从无机小分子合成有机小分子、从有机小分子聚合成生物大分子 、从生物大分子形成多分子体系和从多分子体系演变成原始生命四个不同阶段。(1)S.L. Miller 的模拟实验:体系包括甲烷、氨、氢和循环的水蒸气,并且进行连续放电处理,结果可以合成多种氨基酸。(2)奥巴林的团聚体模型:认为原始海洋中有机大分子浓缩成团聚体,经过实验证实,团聚体具有吸收、合成、分解、生长和生殖等类似生命的现象。(3)类蛋白质微球理论:将各种氨基酸混合,加热到 140-180oC,数小时后即形成具蛋白质性质的物质,在稀薄盐溶液中冷却,或者在 0oC 左右冷却,得到直径 0.5-3 微米的类蛋白质微球;该微球具有双层膜,表现出类似细菌的性质,不过没有生命。现阶段生命起源研究(4)“RNA 世界”论---在生命起源的早期,起关键作用的不是蛋白质,也不是 DNA,而是具有自我催化功能的 RNA。所谓 RNA 世界,是相对于现今的受中心法则控制的 DNA 世界而言。(5)“磷酰化氨基酸起源”假说---磷酰化氨基酸是核酸和蛋白质的最小单元的结合体,磷酰化氨基酸与核苷结合时,释放出氨基酸;与氨基酸结合时释放出磷酸。二、关于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地点问题 P66 (1)陆相起源论---认为有机小分子聚合为大分子的反应在火山附近局部高温条件下发生。(2)海相起源论---原始海洋中氨基酸和核苷酸可以附着在粘土的活性表面,在有适当缩合剂存在时发生聚合反应。(3)深海海底起源说。三、真核细胞起源的内共生学说 P73 (1)推测的起源过程a. 厌氧的原核细胞(细菌)吞噬需氧的原核细胞,后者将来形成线粒体,但是后者未被消化的原因还不清楚;b. 进一步吞噬螺旋状细菌,后者形成带鞭毛的原始真核细胞;c. 进化为带或者不带鞭毛的动物细胞;或者d. 吞噬蓝绿藻细胞,进一步形成带或者不带鞭毛的绿色植物细胞。(2)证据(主要)a. 形态结构方面:线粒体和叶绿体大小上与细菌类似,其核糖体比真核细胞小而与细菌类似;线粒体和叶绿体的 DNA 分子与原核细胞一样都是环状,不与蛋白质结合为染色质,而是裸露,结合在内膜内侧;线粒体内膜和细菌质膜都是迂曲的、其嵴上的颗粒类似于需氧细菌质膜上的颗粒,也参与需氧代谢反应;叶绿体类囊体与蓝藻都含有捕光色素。b. 生理功能方面: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半自主性,以简单的分裂方式生长和繁殖,并且分裂速度与所在细胞不同步;核糖体和 tRNA...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进化生物学讲义--精简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