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学策略,让幼儿学会感悟摘要:教育的现代化与幼儿发展的需要,对幼儿教育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教育方法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 转变传统的幼儿园教学观念,提升幼儿园教学能力势在必行。本文对幼儿教育存在的一些不足及转变幼儿园教学的策略与实践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幼儿教育 教学策略 主动性 感悟在人生要经历的多个成长阶段中,幼儿阶段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幼儿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也是激发兴趣,塑造个性的最佳时期,这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受教育者一生的发展。 但是,在现实的幼儿教育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需要我们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策略,以便推动幼儿教育健康发展。一、幼儿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幼儿教育中时常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只重视简单的模仿教育,而轻视对幼儿各种能力的培养,“剥夺”幼儿自主感悟生活的权利。爱模仿是幼儿这个年龄段的主要特征,老师和家长都应该给与鼓励,并且创造一定的条件教会孩子模仿。因此,模仿教育成为幼儿教育中普遍采用的活动形式。应该指出的是,这种模仿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适应了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些特点,但是单纯地进行模仿也会给幼儿带来不少负面的影响:这是因为在模仿过程中,儿童始终处于被老师遥控的被动角色,他们只需照着做就行,时间长了,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一种消极的依赖心理从而失去自我判断评估的能力,缺乏主动性,不利于对生活感悟与体验。结果是他们一旦失去了模仿的对象,便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尤其是在独立生活能力和个性的发展上更是令人失望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真正更新幼儿教育观念,转变幼儿教育策略成为了当前幼儿教育的当务之急。幼儿教师和家长都要正确理解学前教育的内涵即学前教育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要明确幼儿教育不是用学会多少字、会算多少题、会弹几首曲子或是训练某种特长来评估的,不能用课堂教学代替幼儿亲身感悟,使幼儿过早地背上沉重的学习负担。幼儿只有在感悟生活的过程中才能表现出天生的个性,独特的气质、情感、行为,表现出天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幼教工作者,要在幼儿教育中,通过精心设计策划,寓教于乐,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比如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学习人际交往,参加比赛、做操等来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二、转变幼儿教学策略,激发幼儿自主感悟的具体做法:(一)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幼儿大胆探索,发现问题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