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陈梅 《方程的意义》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概念教学是一种理论教学,往往会显得枯燥无味,但同时它又是一种基础教学,是以后学习更深一层知识,解决更多实际问题的知识支撑,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概念教学的开放性,自主性与概念形成的自然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方程的意义》这节课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联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总结概括出数学概念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理解方程的概念,感受方程思想。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猜想、验证、分类、抽象、概括、应用等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我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用直观手法向抽象过渡,用递进形式层层推进,让学生经历一个知识形成的过程,并尽可能让他们用语言表达描述出自己对学习过程中的理解,最后形成新的知识脉络。 下面就结合我所执教的《方程的意义》这节课,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 一、科学引导,促进学生思考。 在执教《方程的意义》一课时通过天平的演示: 认识天平,同学们说天平的作用、用法。具体过程:在左边放两个 50 克的砝码,右边放一个 100 克的法码,这时天平怎么样?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50+50=100 或 50×2=100 )再在左边拿走一个砝码,这时天平怎么样?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50>100)学生先要观察天平的现象,再独立的思考该如何解答?这样的一个思考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接着在左边添加一个砝码,不过这个砝码的质量不知道,是未知的,引导学生想到用 X 表示未知的砝码质量,这时天平会怎么样?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随后出现的式子 50+X>100,50+X=100,50+X<100 都是在此基础上建立来的。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方面是为了使知识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以便于后续教学活动的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合作交流,利于整体优化。 学生在独立进行思考时得到的结果可能是准确的,也可能有不完善的地方,这就要求教师采用适当的手段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