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大小”教学设计 一年级四班 王巧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 17,第 21 页教学目标:1、认识“<”,“ >”,“=”符号,并理解他们的意思。 2、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明白“<”,“ >”,“=”所表示的含义,并能准确运用“<”,“ >”,“=”来描述 5 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学具准备:三个符号的卡片,直尺,5 以内数的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了解学生前两周学习数学的情况,让学生快速将心收回,专心上课。1、认读 1—5 各数2、数一数、写一写森林里有一群小动物,他们非常热爱学习,今天他们在一起学习数数。同学们,我们也学习了数数,对吗?那我们就来和这些小动物比一比,看谁数的又快又准。出示屏幕,让学生先数大象有几只?学生数出后,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出数字。写好以后再看大熊猫有几只?同样在自己的本子上写出数字。最后来看一看小鹿有几只?一样的写出数字。鼓励学生:同学们真棒!老师用一个故事作为奖励。(引出本课)(二)学习新知通过故事的方式,引入新知识。(出示大屏幕,主题图)故事:有一天,猴兄弟们在花果山玩耍。他们啊,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的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就跑到花果山上摘了许多的水果,他们分工合作,一会儿就摘了很多,来到草坪上吃。可是他们在分水果的时候出了一点小问题,希望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以后来帮助他们。故事讲完了,猴兄弟们遇到的问题同学们能解决吗?我们呢先来学习今天的知识然后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板书:比大小)1、请学生仔细观察,这里有哪些水果,这些水果分别有多少个?(桃子 3 个,梨子 4 个,香蕉 2 根)图上有几只小猴子?(3 只)2、他们在分水果的时候,其中一只猴子说:我们每只猴子吃一个桃子,这里的桃子够吃吗?(出示大屏幕,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猴子有几只?(3 只)那桃子呢?(也是 3 个) 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 3 只猴和 3 个桃相等。(板书:“=”),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这样的情况叫什么?(同样多)今天我们要用数学符号来表示,也就是我们今天要交的新朋友“=”(板书) (并在黑板上板书 3=3,并说出式子的意思“三等于三”,引导学生跟读,并强调等于号的书写格式)3、桃子分完了,我们再来看看香蕉有几根?(2 根)这里有 3 只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