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拨:回 顾 党 的历 史 上 三次 重 大 工作 重 心 转移。温馨提示:请 牢 记 国家性质。基础案 (课前用 15 分钟自主完成,课内 5 分钟进行展示点评)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学案湖北省南漳县一中 闫烈宏【大成目标】(3 分钟)【使用说明】1、 新课教学,一课时;2、 根据初中所学知识,查阅相关史料,探究学习。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政治建设的基石1、筹备:A 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背景: 的胜利发展。时间:1949.3 地点: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内容:①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② 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共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 。③ 确定党的总任务: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间: 。 地点: 。内容: ①规定国旗、首都和国歌、国名;② 通过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等重要文件;③ 选举产生新的 。意义:为建立新中国作了重要准备。2、成立:开国大典,中国人民站起来了3、意义:① 结束了 的历史,使中国成为 的国家。② 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新政权。③ 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展开奠定了 。④中国历史进入 。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温馨提示:请 牢 记 中国 共 产 党领 导 的 多党 合 作 和政 治 协 商制。知识点拨:掌 握 民 族区 域 自 治的 分 布 特点。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1、 背景: 的召开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奠定了 和 。2、 结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插图,完成下图: 宪法的性质: 。它的颁行,开创了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由于全国人大一届会议的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 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结束。1954 年 12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会议指出为了巩固发展 , 需要继续存在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 成为国家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2、1956 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提出了“ ”的方针,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1、定义: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2、分布特点: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 的局面。3、 规定,国内各民族 ,实行 。 使新中国成为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