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新课标新课程对我们每个老师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能力的要求。自主性学习能力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独立地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发展各门学科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语文课上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涉及的方面很广,从精读课文到自读课文,从课堂角色到课后作业的布置,都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如何培养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自主性学习能力问题,笔者根据自己日常教学的体会觉得主要要从这几方面着手:浓厚的兴趣、良好的习惯及科学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汲取了血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比从中获得知识更为重要。 (一)我认为阅读兴趣是阅读能力形成的奠基石,也是小学生阅读能力持久下去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小学的孩子好奇而善于模仿,刚开始教师要用教学课文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让学生能够渐渐从被动转为有兴趣的投入其中并收到感染与熏陶。 (二)要更深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觉得主要还是在于课堂上的相关文章,可以拓展出很多优美的文章,或者文学名著、科普科幻读物、名人传记等。在课堂上,我也试着留出时间给孩子做交流。结果是显而易见的,让人欢喜不已。兴趣不愧是最好的老师。 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是使学生排除阅读的干扰,主动愉快地去阅读,能主动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而指读、唱读、一个字地一个字地去阅读等不好的阅读习惯,以及学生读一些不适合自己阅读的文章时,会大大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 小学阶段,我觉得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很重要。每天我都会让孩子们留一定时间来读书,必须是回家后先做作业再读书。每天我都会让孩子养成读书给父母听的习惯,然后家长在回执卡上反馈当天的情况。刚开始的效果不是很明显,有些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交流,有些家长只是听而不与孩子一起阅读导致孩子丧失阅读兴趣,还有一些家长不知道什么书适合自己的孩子阅读,导致有些孩子越读越读不懂,渐渐也对读书失去兴趣。有些家长也曾向我咨询过,还说了自己的难处。为此,我专门利用课余时间为家长开了一次学习小会。交给他们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怎样去选书,介绍一些相关的书籍给他们。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