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加澍老师谈教师成长九戒我与同事金老师有幸向吴老师请教了有关教师成长的几个问题。清风拂面,滋润心田,宝山归来,不敢自专,与大家共享(有删节,组织文字中次序有微量调整)。好:打扰您,向您来请教,希望能从您的亲身经历中体会教师成长的脉络与条件。我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杰出教师发展所经历的阶段与各类教师现在正处的发展阶段是同构的。区别只在于成长背景与自主性。吴老师:从老师的个例中归纳教师成长过程中规律性的东西,以此指导培训工作,思路很好。上海、江苏都有这样的研究,但义乌教师也是一方水土一方人。作为教师培训工作者,做这个事情很有价值,这样去工作就会有前瞻性,就能主动。采访的人要多,要有代表性。我们这批人的成长背景与现在的老师也不太一样,但共同的东西还是有的。好: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是一个难题!吴老师:要关注教师发展的高原期问题。高原期其实不光一个,而是分散在各个阶段的。新教师入职后有个适应期,它的末尾就有一个高原期,3 到 5 年时就会出现。因为几年下来自我感觉好了,进步就不明显了。过去才是称职期,之后又有一个高原期,大约从业 8 到 10 年后,各方面评价都好了,家长把孩子交给他也放心了,一个徘徊又会出现。如果能越过这个阶段,就是成熟期,成了骨干教师,可是之后,从业十五六年,或十七八年光景又会有一个停滞,这个高原期最长最大,要突破也更困难。现在回忆起来,我也是在这个阶段徘徊很久,自满自足,目标迷茫。再突破了就应该是所谓的创新期。这也是符合量变质变规律。培训工作要做在老师成长的高原期,向他们提供帮助,提供提升的动力和方向。这在学习心理上说也是普遍的。包括学生也是这样,学生感觉到自己潜力尽了,苦恼彷徨的时候,正是老师需要给予及时的时候,教师培训也是这样。好:没有自主发展强烈意愿就没有培训的效率,发展动力缺失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您怎么看?吴老师:帮助老师调整心态。回顾自己能够跨越一个一个阶段,心态是最重要的。外在的东西无法支撑一个人的专业发展,职称、工资都不行。特级教师以后怎么办?难道还有超级教师吗?内在动力最重要。内在动力的源头只能是职业心态和专业追求。去年教师节,胡总书记提了四点要求,其中二句话印象很深: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他的话是有针对性的,不少老师静不下心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有内因有外因。大气候无法去改变,关键在于自身修养。有的老师认为我唱高调,其实我不是,或许我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