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促进幼儿交往语言的发展铜陵新村幼儿园 马东燕 现代化的住宅比较重视单元化,独门独户,自成一体,减少了幼儿交往的机会。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没有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在感情上容易形成自我中心,不善于体会共享的快乐。缺乏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独生子女处在家庭的中心位置上,收到父母的过度保护常感到焦虑和失望。他们需要平等的对话,需要玩耍,需要构建属于自己的世界,需要在同伴中得到承认并感受到同伴对自己的需要。所有这些都是父母难以给予满足的。从教育的立场来看,家长希望孩子有较强的交往能力,不愿意看到孩子没有玩伴,也不愿意孩子孤独。教师更希望每个幼儿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从而引导孩子学会交往,使其大胆地走进生活,掌握各种交往技能,使他们正确的认识世界,理解社会。 在孩子的活动中,语言是第一工具。语言交往能力是一种体现幼儿个体特征的综合心理能力,也是幼儿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一种基本能力。而游戏正是培养幼儿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游戏为幼儿进行语言交往提供了条件 在成人的社会里,幼儿的年龄特征限定了他们交往的范围,使他们不能像成人那样地进行交往活动,语言交往就缺少了相应的载体。因此,幼儿只能通过游戏来满足自己语言交往的需要。在游戏中,幼儿通过假想的动作、情景和物体等,反映他们眼中的世界,这些都是由幼儿的社会需要引起的。在游戏过程中,他们使一切交往活动成为可能,并在各种活动中使用交往语言。在平等、宽松的游戏气氛下,幼儿想说、敢说、能充分体验到交往的快乐,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使用交往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在游戏中丰富幼儿交往语言的内容 幼儿在交往过程中使用的语言,还不能按成人的思维方式去组成。因此,他们只能在自己的世界——游戏中实现自己的愿望。游戏是幼儿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动,游戏过程本身就是幼儿进行交往的过程,在游戏中幼儿需要将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事物或自己的愿望、感受表达出来,还需要对别人的意图作出反映,所以幼儿与成人,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语言随处可见,随着游戏情节的不断深入,幼儿交往语言的内容也会越来越丰富。 在游戏中,幼儿的交往语言和主体认知水平之间经常会发生矛盾和不平衡。这种矛盾和不平衡就构成了幼儿学习交往语言的内部动力,促使幼儿不断进行尝试和调整。例如:在最初的“娃娃家”游戏中,几名幼儿虽然在同一个“娃娃家”里,但各自陶醉在“做饭”“抱娃娃”之中,较少使用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