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活动中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摘要] 美术欣赏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有而获得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教育,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幼儿的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其间经历了感知、想象、理解的心理历程,并由情感因素贯穿过程,它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组成成分之一,与绘画教育、手工教育共同组成完整的幼儿美术体系。本文从美术欣赏的价值,欣赏材料的选择及其在欣赏活动中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美术欣赏 审美能力 培养一、相关概念界定: 美术欣赏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是以美术品为对象的特殊的审美经验活动,是一种由客观对象的审美属性引起的,包括感知、想象、情感、思维等心理功能在审美对象刺激下交织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状态。它和美术创作活动(包括绘画教育、手工教育)一起组成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完整体系。帮助儿童进行整体的系统的审美感知,形成完整的心理结构,培养其美术审美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最终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二、美术欣赏与幼儿的发展 回望传统的美术教育,我们从一入园就要求孩子“照葫芦画瓢”以幼儿作品与教师的相似程度评价画面的质量。然而,儿童身上与生俱来的巨大艺术潜能,(如幼儿对艺术形式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通常不需要成人的指点,他们凭着直觉就能感受不同的色彩、线条等)。就在我们长期生活的一个推崇理性、讲究逻辑思维的社会与教育环境中,使幼儿本应具有的艺术感受力被种种世俗的、功利的尘埃所蒙蔽。 美术欣赏活动中,在通过与大师的作品经常接触、对话和欣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艺术大师的构图、线条、作画方式以及对色彩的应用,甚至是某些艺术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幼儿的心灵世界,丰富着孩子的艺术感觉,提高着幼儿的审美能力。面对着大师的作品,孩子们用着直接的、单纯的、不爱世俗、概念框框的心态感受作品时,孩子们奇特的想法、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认识源源不断。也正是在幼儿经常经常接触的优秀艺术作品中,幼儿的艺术感明显提高,并能在不知不觉中将所看、所思、所想迁移到他们的艺术创作中。三、欣赏活动中的指导 (一)内容的选择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水平,欣赏写实派作品的难度就会大一些,我们尽可能的挖掘画面教育的潜力。比如:《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它的欣赏需要联系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在教师的指导下,可对有关历史背景和作品的意义进行讨论和介绍,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以激发对人物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