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应如何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教师把自己的全部心血灌注到学生身上像慈母一样精心培育学生,既要关心、信任、尊重学生,又要向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不断进步。原苏联乌克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热爱学生作为一个"好教师"的首要条件,指出:一个好教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和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教师应如何热爱学生呢?一、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要热爱学生就必须关心了解学生,所谓"知之深,爱之切"。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对象,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基本的关心了解,那么,就失去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从多方面来了解学生。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健康等情况作全面的了解,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有些教师对学生爱不起来,这与对学生不太了解,缺乏基本的关心有着重大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把了解学生当作教育教学工作的创造性源泉,认为"教师的职业就是对人的研究"。在实际工作中,对一个班几十个学生的了解研究,并不那么容易。对个性特点比较突出,性格又比较活泼外向的学生,一般情况,比较容易掌握;特别优秀和特别落后的学生更易引起教师的注意,也比较好了解;而对人数较多的"中间"学生,则往往不被教师过多的注意,了解的较少。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所谓尊重、信任学生,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腔热情地信任学生的力量和能力,相信他们经过努力,不仅对教师所提的教育要求能够做到,而且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能够勇于承认和改正,不断进步。 教师应该懂得,尽管学生在许多方面是有待成熟的人,但学生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教育的对象。因此,教师必须极大地尊重和信任他们。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与人之间是民主、平等、团结、友爱的关系,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青少年儿童不仅是祖国的未来,而且心理上也存在着要求得到尊重与信任的自然愿望。因此,教师如果把教育学生的权力凌驾于学生的人格之上,必然会把斥责、讽刺、挖苦视为正常的教育手段,甚至发展到辱骂、体罚学生的地步。其结果必然会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亲其师"是"信其道"的重要前提。师生关系紧张使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