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学设计 左店中学:陈静 设计说明: 《乡愁》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课的内容,这个单元都是以爱国和思乡为主题的诗歌。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诗的特点,我打算这样设计本课的教学内容:以读贯穿始终,按照“朗读乡愁-------感悟乡愁-------品味乡愁-------比较乡愁”这样的思路来进行这课的课堂教学。一.教材分析 这课是诗歌,重在读、品、悟,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而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的技巧,但在意境分析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乡愁。2.理解内容,借助朗读,感受诗歌感情。3.品析意象,体会诗中独特的乡愁。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内容,借助朗读,感受诗歌感情。2.品析意象,体会诗中独特的乡愁。四.教学策略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媒体:班班通教学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感悟法五.教学过程 导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一首秋思,道出了多少游子凄凉断肠的乡愁,是啊,无论你飞得多高,但总犹如风筝一样,有一根用拳拳爱心织成的线紧紧握在母亲手中;无论你走得多远,但总有一条用深深眷恋铺成的路通向遥远的家乡。乡愁到底什么样,为何总让人恋恋不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设计意图:创设乡愁的情境,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朗读乡愁1.指名读(阅读指导) 2.听朗读带 3.自由读 4.指名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要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只有反复阅读,在老师正确的指导和合理的评价,才能提高阅读能力。(二)感悟乡愁1.诗中到底包含哪些情感?生答:思母之愁 夫妻离愁 丧母哀愁 思归浓愁2.本诗四节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生答:时间顺序 情感递进,由家愁上升为国愁3.集体朗读 设计意图:诗传情,新课标也要求学生能基本把握诗歌的情感。(三)品味乡愁1.乡愁化作哪些具体事物?前面的修饰词有什么特点和表达效果?(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生答,教师总结:叠词----面积小,程度轻------愁深重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语文课堂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2.展开想象,用语言来描绘画面中的情感(教师先示范,学生再想象,然后展示成果。三、四两节分析后,再指名读,后教师范读。)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注重个性化阅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教给学生意境分析的方法(找意象,看修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