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朔州市朔城区第五小学 闫志苹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缺失,已是数学教学面临的一大问题,究其原因:现代社会信息表现及传播形态远优于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和表现形态,这就导致学生对非主体学习内容热情高涨,对主体学习内容情绪低落。因此,从儿童身心特点出发,唤醒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是数学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积极的数学情感就是数学对象作用于学生认知心理时,学生在思想上、行为上对认知对象的积极关注、思考和研究,课堂上表现出神情专注,善于思考,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等特征,其核心是发自内心的心理追求。 一、增强学习内容的情景性 从心理学角度看,认识事物是一种心理行为,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的认知心理越贴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的情感就越真切,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绝大多数是伴随情节出现的,情节对学生认知的冲击力与情节的情趣性密切相关,当学习内容的情景与学生的认知兴奋点吻合时,便会引发学生注意和主动参与。学习内容的情景化,就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用情节“包装”,使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从“分离”回归到“融合”,从而让课堂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因此,教学中尽量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将生活经历转化为学习情景。如在教学《小数加法》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出示本班某同学全家逛超市的情境,然后再出示一些学生喜欢的商品,标上单价(用小数表1示),该同学选购其中两件商品,请同学们帮着算一算,要花多少钱。然后再请同学们自己选购两件喜欢的商品,算一算要花多少钱。学生对元与元相加,角与角相加,分与分相加已经理解,在此体验中再得出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更重要的是此情景中的多种要素都是学生曾经体验、经历过的,学生看到此题,会产生一种亲切感,熟悉感,易于激起学生共鸣,产生积极的认知心理。 精心选择学生喜爱的内容,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演绎为学习情景。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创设了如下情景:“六一儿童节”学校举行投球比赛,同学们围成一个长方形队形,向放在长方形中心的球筐中投球,看谁投中的次数多,你认为这样比赛公平吗?这一教学情景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情感,学生准确地描述了“要围成圆形队伍,把球筐放在圆心位置,比赛才公平”。在此基础上,教师接着设疑:为什么要围成圆形队伍,把球筐放在圆心位置,比赛才公平?这时学生经过模拟情景的操作,从“公平”出发,对“圆,一中同长”有了充分而深刻的认识。 这种情景化的虚拟活动架起了教学目标与学生认知心理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