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如何处理孩子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的矛盾 一、正确的处理过程 1、镇定自己的情绪,弄清事情的经过。孩子发生纠纷后,父母首先要冷静,镇定自己的情绪,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把责任全部推到对方身上,怒骂“谁欺负你了,老子帮你找他算账去”“你这个窝囊废,你不能打他吗?”等类似的话语。甚至训斥或是辱骂对方,从而导致家长之间的矛盾,这是极其不应该的。这样,孩子会产生“爸爸妈妈向着我”的感觉,容易使自己的孩子滋长唯我独尊,蛮横无理的不良习气,不利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有的家长则恰恰相反,为了表明自己的大度和宽以待人,当孩子之间产生矛盾时,不查明缘由,就把责任全部归咎于自己的孩子,这种做法也是极其不恰当的。这样会使自己的孩子蒙受委屈,对家长缺乏信任感,继而产生失望情绪。因此,家长在处理纠纷时,父母应该心平气和地问孩子:“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啊,爸爸妈妈要知道事情的真相,才能发表意见。”引导孩子如实地将事实的经过讲清楚。这样,不仅培养孩子的诚实品质,与此同时,还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然后再问问班级中知道这件事情的其他孩子,看是不是和自己孩子说的一样,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切记:不要批评一方而袒护另一方。 2、分析事情的根源,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待事情真相大白之后,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发生的根源,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在找到事情的根源后,父母不要急于发表意见,应该先让孩子想一想该怎么办。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了解孩子对待纠纷的真实态度,便于父母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当然,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限,父母可以从旁指导。对于别的孩子无意造成的过失,家长也应该本着善良诚恳的态度,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有原谅对方的胸怀,从小培养孩子要有宽广的胸怀;如果是自己的孩子错了,那就明确指出来,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接着启发和引导孩子向对方道歉。如果自己的孩子伤了别人的孩子,我们一定要设身处地地为对方多想一点,让对方在心理上感受到一种温暖,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嘛。 3、巧与对方父母沟通,鼓励孩子正常交往。孩子间发生了纠纷,双方父母最好能诚恳地交谈,彼此谅解,友好地解决问题。孩子是最敏锐的观察者,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并且在他们幼小的心里留下父母深刻的印象。友好地解决问题能使孩子受到感染,化干戈为玉帛,在成长过程中,不做“小霸王”。父母不要因为孩子间常发生争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