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5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课题摘要学科语文学段中年段年级三年级单元第七单元教材版本人教课程名称《卖木雕的少年》一、学习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 《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国际理解和友好”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反映了中非地区的友谊。课文讲的是一位非洲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我”到非洲旅行时,想买一个非洲木雕做纪念,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了这个打算。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非洲,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从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灵,折射出“爱是相互的”主题。2.学情分析三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渡年级,是孩子跨入中高年级的起始年级,语文、数学等各门学科有了许多新的要求。同时,三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处在这一时期的孩子更需要家长关切的眼神、真诚的鼓励和热情地帮助,只要家长能够正确引导,孩子就会顺利度过这一时期。所以,我们家长要更多地关注孩子各方面的情况。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 11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游览、工艺品、名不虚传、游人如织、壮观、出售、摊点、陈列、构思、五官端正、观赏、清晰可辨、掏钱、即将、流露、一模一样、付钱、标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积累词语,摘抄词语。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感情;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内心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1. 联系上下文理解“名不虚传”、“游人如织”等词语;积累词语。 2.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1. 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初步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深入学习课文内容,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教学设计思路首先出示课件了解非洲的风土人情。再出示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图片让学生欣赏,渲染气氛,揭开课题。再细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并借助课件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并学会恰当的运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且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填空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词汇。通过抓字词,句子,朗读,体会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依据的理论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应用分析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