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工XX县区深化转型发展路径初探XX县区发展和改革局独立工XX县区深化转型发展路径初探-XX县区发展和改革局XX市XX县区(原县级XX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是目前中国唯一优质微晶石墨基地,也是我省“煤炭之乡”和“有色金属之乡”,乃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由于多年来无序开采,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矿产资源日益枯竭,独立工XX县区难以为继,深化转型发展迫在眉睫。一、独立工XX县区的形成与粗放发展(一)两千年的采掘史。XX县区地处南岭多金属成矿带,其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床(点)星罗棋布。至上世纪末,区内已发现矿床(点)112处,其中大型矿床5处,中型矿床7处,小型矿床及矿(化)点100余处。分布着石墨、煤炭、钨、锡等24个矿种。XX县区具有两千年的采矿史,可谓年深月久,源远流长。新田岭独立工XX县区位于XX市区西南18公里处,XX县区面积21.74km2,钨矿等储藏丰富。早在汉代,新田岭就出现了采矿活动。芙蓉独立工XX县区位于XX县区芙蓉乡,该乡区域64.77km2,其中地下藏有矿产资源的面积就达49.56km2,以锡为著,被誉为“湘南锡都”。芙蓉采矿源于宋朝景德年间。鲁塘独立工XX县区位于XX市西南面的鲁塘镇,行政区域总面积72km2,其中采XX县区面积17km2。鲁塘盛产石墨和煤炭,尤其微晶石墨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一半以上,素有“石墨之都”之美誉。鲁塘在明朝开始矿产采掘。(二)独立工XX县区的形成。至本世纪初,XX县区共形成国有矿山企业7家,集体矿山企业40家,个体采矿点数百个。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鲁塘等这些较大的矿床地带,围绕地下资源,不断集聚采矿、加工、检验、交易、储运以及行政和生活服务等行业,并日益配套完善,逐渐形成了以矿产资源为中心的相对独立的生存区域,即独立工XX县区,与其所在乡(镇)第1页共6页基本形成“乡(镇)区一体”格局。XX县区矿业经济经过长期发展,造就了鲁塘、芙蓉、新田岭三大独立工XX县区。(三)掠夺性开发带来的无穷后患。独立工XX县区属于典型的“靠山吃山”,完全依赖地下矿产资源而生存,千百年来形成的“一业独大”现象难以扭转,现仍以采卖原矿和初加工为主。经济单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资源丰富、量大高产时,工XX县区随之繁荣、膨胀、百业兴盛;资源枯竭、低产、生态严重破坏时,工XX县区则如同源头断水,百业萧条、难以为继。鲁塘独立工XX县区至上个世纪末进入高峰期,本地及涌入务工人员总计逾5万人,矿业经济成为全镇18个行政村(居委会)90%以上居民的收入来源。因长期掠夺性开采,产量减少,矿业产值逐年下降,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1950年成立的国营湖南鲁塘石墨矿,被迫于2003年破产;集体、个体小矿大量倒闭。随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以及矿山整顿整合,从事矿业的人员由高峰期的5万人减至目前不足3000人。新田岭独立工XX县区2001年掀起采选有色矿的热潮,至2005年底采选企业达23家,大小选厂15个,大小尾矿库22个,矿山矿业秩序混乱,造成尾矿库底穿透泄漏,淹没农田100余亩,生态环境遭受重创。芙蓉独立工XX县区1999年达到采选高潮,一年时间矿山企业由4家陡增至128家,8个行政村有7个村主要从事矿业。由于实行“有水快流”式盲目开采,各独立工XX县区遗弃废石渣比比皆是,造成严重的重金属污染,水源、耕地、植被和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地质灾害易发,治理恢复难度大,生产生活安全隐患多;经济发展滞缓,财政收支入不敷出;居民收入水平降低,社会矛盾突出,群体性事件易发。总之,遗留下突出的安全、生态、经济和社会问题。二、独立工XX县区近年来的转型尝试(一)调整结构,转变方式。面对独立工XX县区遗留问题,XX县区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魄力,进行了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一是创立资源整合的“北湖模式”,积累了经验。为规范矿业秩序,合法有序开发矿产资源,保护XX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鲁塘自1995年以来先后开展6次大规模矿业秩序整治,矿井数由690个减少至151个,并于20XX年引进中国建材集团第2页共6页对XX县区实行统一开发。2001年,芙蓉XX县区实施整顿整合;2005年引进云南锡业集团。新田岭XX县区于2006年实施停产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