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场效应空间效应溶剂效应1•碳卤键的极性次序应为:C-F>C-Cl>C-Br>C-I,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活性为:R-I>R-Br>R-C1>R-F。原因就是动态诱导效应的影响:(1)同族元素中,随原子序数的增大电负性降低,其电子云受到核的约束减弱,极化性增大,反应活性增加。(2)同周期元素中,随原子序数的增大电负性增大,其电子云受到核的约束加强,极化性减弱,反应活性降低。CR3>-NR2>-OR>-F静态诱导效应为分子固有性质,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反应进行;动态诱导效应由进攻试剂所引起,只能促进、不能阻碍反应进行。化学反应过程中动态因素起主导作用。2•用诱导效应,共轭效应,空间效应和溶剂效应解释 C+稳定性。(1)诱导效应:供电子基团使 C+中心碳原子上电子云密度增加,正电荷分散,C+稳定性增高;吸电子基团使 C+中心碳原子上电子云密度减小,正电荷集中,C+稳定性减小。稳定性:(CH3)3C+>(CH3)2CH+>CH3CH2+>CH3+;F-CH2CH2+2°C+>1°C+>CH3+;(CH2=CH)3C+>(CH2=CH)2CH+>CH2=CHCH2+>CH3-O-CH2+(3)空间效应:中心碳原子连接的基团越大,张力越大,C+越容易形成,稳定性越好。(4) 溶剂效应:大多数 C+是在溶液中生成和使用的,溶剂化在 C+形成中起重要作用。3.用场效应解释顺、反丁烯一酸第一酸式电离常数和第一酸式电离常数的明显差异。⑴ 若只从键链传递的诱导效应考虑,顺、反丁烯二酸中-COOH 的电负性都相同,顺式和反式是没有区别的。(2)一级电离时,-COOH 有吸电的场效应,顺式的 2 个-COOH 距离近,吸电能力强,酸性大,反式的 2 个-COOH 距离远,吸电能力弱,酸性小。(3)二级电离时,-COO-有供电的场效应,顺式的-COO-离-COOH 近,供电能力强,酸性小,反式的-COO-离-COOH 远,供电能力弱,酸性大。4. 解释 2,6-二甲基-4-硝基苯酚的酸性比 3,5-二甲基-4-硝基苯酚的酸性强。-NO2 的体积大,当-NO2 的邻位有 2 个-CH3 时,由于空间拥挤使-NO2 的 N=O 的 P 轨道不能与苯环的 P 轨道对称轴完全平行,即-NO2 的 N=O 与苯环的共平面性受到破坏,减弱了-NO2、苯环与-OH 的共轭离域,致使酸性降低。5. 溶剂效应对 C+、C-稳定性的影响。(1) 极性质子溶剂如水,能够有效溶剂化 C+、C-,C+是通过偶极作用溶剂化,C-是通过氢键作用溶剂化。(2)极性非质子溶剂如二甲基亚砜(DMSO),能够溶剂化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