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 发展的六大趋势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呈现出融合互动、相互依存的共生态势, 不断催生新产业、 新业态,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由产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由制造化向服务化、现代化的生产体系转型。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主要体现为六大趋势。正确认识与把握这些趋势,对于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趋势1 制造业服务化与服务业制造化相向发展成为产业特征制造业服务化趋势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制造业的投入产出呈现服务化趋势。研究表明,目前服务中间投入占制造企业中间投入成本达到 70%左右,对生产性服务的有效需求近 70%来自于第二产业,其中研发、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 邮政等行业的中间需求较高。2010 年以来, 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普遍在60%~70%之间,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在 43%左右。值链的增值, 利用自身在产业链高端的控制力,建立起自己的制造工厂。制造业服务化与服务业制造化相向发展,使得产业价值链重构为一条既包含制造业价值链增值环节, 又包含服务业价值链增值环节的融合型产业价值链,与原有单纯的服务业价值链和制造业价值链相比,具有更广阔的利润空间和增长潜力,在产业层次上表现出明显的结构升级效应。趋势 2 服务外包成为主要方式服务外包成为服务全球化的主要方式和增长引擎, 不仅使制造业与服务业分工进一步深化,极大地提高了服务专业化水平,而且使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联性、密切性、协同性进一步提高, 极大地促进了服务业的规模化、国际化和市场化;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制造业的生产率和产业竞争力,成为制造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出于节约成本、聚焦主业、增强核心能力等因素的考虑,将原来的自我服务外包给专业服务提供商完成。服务外包成为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主要方式,二者具有明显的共生关系。由于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融合的趋势增强,导致了企业对服务的中间投入增加,带动了全球各类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而这些服务主要是通过在岸或离岸的外包方式实现。随着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的布局,企业内分工、产品内分工的特征更加突出,由此带动了服务业离岸。 2012 年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规模达到 9750 亿美元,增长率为 30%~40%。预计到 2020 年将达到 1.65 万亿美元~ 1.8万亿美元。趋势 3 集聚化、配套化成为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聚不仅是制造业、服务业发展的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