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及操作规程马铃薯属于无性繁殖的作物,利用块茎做种。在繁殖过程中容易罹病、感毒、导致种薯退化,甚至丧失种用价值。为了保证种薯质量,发挥良种增产作用和延长良种使用年限,在种薯生产中,必须认真执行本规程,切实搞好马铃薯种薯生产工作。1 总则马铃薯原种及良种繁育单位所生产的种薯,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马铃薯种薯用量大,但调运困难,加之马铃薯分布区域广,各地条件不一,繁殖体系要因地制宜。一般是地、县级以繁殖原种为主;社、队级以繁殖良种为主。承担生产种薯所利用的品种,必须是当地主栽品种及已经审定即将推广的新品种和种子部门预约繁殖的品种。2 种薯繁殖种薯田的设置种薯田应具有使种薯生长的良好环境条件,可按以下规则设置:种薯田周围不得有高大障碍物,以利通风,减少传毒蚜虫降落的密度。原种田周围 60 米、良种田周围 30 米距离内,不能种植桃树、茄科植物和马铃薯。种薯田必须实行三年以上没有茄科作物的轮作。种薯田应选择肥力较好,土壤松软,排水良好的地块。种薯来源进行原种繁殖的种薯,可从脱毒苗培养繁殖,也可从无性繁殖系获得,具体做法是:单株选择在马铃薯开花期选择生长势强、无退化表现、并具有品种典型性状的植株,一般预选 500〜1000 株,作好标志,生育后期到收获前复查 1〜2 次。如发现有病及早衰的植株,要随时拔除。收获时决选,将高产、无病并具有典型薯形的单株单藏。株行圃:每个中选单株种 5〜20 株作为一个株系,每隔 5个或 10 个株系种一对照品种。生育期间进行多次观察或结合指示植物、抗血清法鉴定,严格淘汰病毒株和低产劣株系,选留优良高产株系。株系圃:将选留的株系进行鉴定比较,可采用对比法,重复 2〜3 次,小区面积亩。严格淘汰劣株系,入选高产、生长整齐一致,无退化症状的株系,混合后用作下季原种圃的种薯。原种圃:在苗期、开花期及收获前要多次拔除病、杂、劣株,留下的即为原种。再扩大繁殖一次后,供给社、队种薯田繁殖良种。以后按上述程序不断的繁殖原种及良种。种薯田的留种方式为了保证种薯质量,种薯田应因地制宜的采用不同的、行之有效的留种方式,以便提高种薯质量。北方一作区,采取春播早收的方式,也可采用夏播留种方式。中原二作区,采用冬、春阳畦繁殖和秋播留种方式.南方二作区,采用冬、春和秋、冬二作留种,也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轮作体制应用三季串换留种方式.西南一、二季混作区,可参考一作区和中原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