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大智力帮扶实现精准脱贫——对我市贫困村产业发展的调研与思考打赢扶贫攻坚战,核心靠发展。围绕实现“ 100 万有开发能力的贫困人口有稳定增收的产业项目,在2017 年底全部越过扶贫标准线”的目标,我市正致力于建立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依托产业扶贫,贫困村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产业发展并非一朝一夕之功,由于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我市贫困村产业扶贫工作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一、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为了对贫困地区、 贫困户进行持续帮扶, 跟踪、 协调后续发展状况, 从去年起, 市扶贫办启动了 “扶贫培训后续服务”项目,由市扶贫指导中心和市现代农业科技服务协会共同组建工作团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团队行程4 万多公里,对38 个贫困村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从调研情况来看,当前我市贫困村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产业发展缺乏专业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先行,贫困村产业规划是关键环节。但2 是在部分区县,对贫困村产业发展缺乏系统的安排部署,对村里的气候、水土、资源、交通等各方面客观条件缺乏深入细致的思考,存在着规划编制的目的概念不明确、组织方法不灵活、 规划能力和水平不高、产业规划不科学不 “接地气”等问题。尤其是现在,扶贫攻坚大幕全面拉开,对贫困村的资金投入总量增大并且时间要求紧迫,部分基层干部仍然思想观念陈旧,存在浮躁心理,见子打子,急于求成。在对丰都县三河街道贫困村童仙寨村的调研过程中,村支两委反映, 今年各方面对村里的资金投入总量达900 万元,让他们倍感压力。究其原因,村里的海拔气候究竟适合搞什么种植养殖业,这些产业搞起来后能产生什么效益,怎样带动农户,如何引进比较大的业主来落地项目,他们都是一头雾水。在时间要求很紧的情况下,怎样来完成任务、消化资金?他们担心项目资金落地没有效益或者落地过程中出现投资失败,对于项目验收也信心不足。(二)产业项目缺乏市场调研。部分贫困村的干部和业主对产业市场前景缺乏长远考虑和分析,有的业主在创业之初甚至没有进行市场调研,不是靠严密的数据分析,而是凭直觉判断就投入到产业发展中,根据市场变化规律来指导和安排工作的能力严重缺乏,对自身的综合实力也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估,盲目照搬成功模3 式和经验。这样的产业项目常常面临失败的巨大风险,有的业主因为亏损而放弃,本寄望于产业发展而脱贫的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