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人无信不立【教学目标】1.积累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故事。2.认识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的道理,养成诚实守信的好品德。3.培养在活动中口头表达、演讲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难点:掌握演讲技巧。【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讲述“一诺千金”故事。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以诚立业、以信取人的道德传统。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现在,就让我们从传统道德中汲取诚信素养的精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努力建设诚信社会,做一个诚信之人。二、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引经据典话诚信1.活动指导(1)分组搜集有关“信”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名人逸事及其他经典论述,理解“信”的传统内涵。(2)每组的组长汇总整理搜集到的资料,先按类别划分为论述类和事例类,2/10再进一步分为“个人之信”“交友之信”“经商之信”“国家之信”等。搜集整理时,可结合历史课本,借助报刊书籍、网络媒体等,也可到当地的历史古迹探访,还可以请教老师。可以是文字材料,也可以是图片、宣传画等图画材料,还可以是录音、录像等影视材料。(3)每个小组将整理后的资料制作成册。(4)根据以上材料,分类分组讨论:“信”有哪些含义,“信”对个人、社会、国家有怎样的意义等等。(5)同学们研读、讨论。通过班内的相互研讨,进一步学习古代道德楷模的经典论述和典型事迹,理解“信”的传统内涵,明确“信”对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意义。2.活动示例(1)示例一:解诚信内涵“诚,信也”,“信,诚也”。诚,就是要实事求是,不扩大,不缩小;信,就是要一言九鼎,说到做到,不朝秦暮楚,不朝令夕改。(学生发言后,师课件展示归纳总结)(2)示例二:讲诚信故事商鞅立木、曾子杀猪、李苦禅烧画、烽火戏诸侯、狼来了。(播放相应视频,增加直观性)(3)示例三:颂名言警句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不信不立,不诚不行。——晁说之诚信为人之本。——鲁迅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大仲马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赛诚实是一个人得以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乔臾3/10(小组展示课前收集的名言后,师课件展示经典部分,既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