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苏联篇》观后感 1917 年对于世界来说,是普通的一年。在此之前,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主义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充斥着因新旧殖民主义、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原因造成的各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终于自 1914 年开始,爆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1917 年正处于这场战争的尾声。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的阵营增加到 27 个国家,同盟国的失败已是大势所趋。 1917 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正是在这一年的 11 月 7 号,随着停泊在涅瓦河畔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一声炮响,处于协约国一方的沙皇俄国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起来了。这个在战火和变动中诞生的共和国注定了它的不平凡,在随后的数十年中久经挫折磨难的考验和始终遭受到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的不平等对待,并在几乎整个 20世纪占领了人类社会的制高点。它是苏俄,也是苏联。 周五,我们一起在教室里看了《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的苏联部分,除了记录片中对这一社会主义巨头的前世今生盛衰兴亡的解析,对于作为仅存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的我们来说,我们也应该从苏联的历史中得到和吸取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教训。 共产主义社会是至高理想的社会,追求共产主义和走建设共产主义的道路无疑是人类做出的最气魄雄浑的决定和最坎坷的选择。苏联作为第一个共产主义国家在其短暂的数十年中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建设共产主义的经验和教训。 苏联前后经历了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这几个主要的时期。每个时期充满着自己所独特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充斥着当届领导人个性和人格魅力的政经决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挺过了特殊时期,却因为过度集中和侵害了农民利益导致了大量的社会问题。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商品货币机制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第 1 页 共 9 页但是却始终没有解决新经济政策的市场经济本质和布尔什维克党反市场经济的意识形态的冲突。斯大林模式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指令性计划管理和单一公有制推动了重工业的发展,使苏联仅用两个五年计划就很快成为了一个基础的工业化的国家,但是也埋下了工农不平衡活力低下的长期僵化的经济畸形的祸根。赫鲁晓夫的改革全面否定斯大林时期的方针政策,但他也严重脱离了实际,特别是强行推行种植个人喜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