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英事迹学习感想 年仅 53 岁的她在慰问职工家属的返途中不幸遭遇车祸,生命犹如她的手机信号骤然消逝在了这个暴雨滂沱之夜。 作为 XX 省直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典型,6 月 14 日便是陈超英接受组织考察的日子,实际这个足够充分的理由,她完全可以委派其他人向远在衡阳的职工家属送去慰问。 但这不是她的做事风格。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这个要强的女人,凡事都亲力亲为,凡事都雷厉风行。只是不料天妒英才,在返途中早早让她离开了她所热爱的事业和家人。 在陈超英的追悼会上,中建五局土木公司及五局员工、离退休人员、社会有关人士,无不对她的突然离去,感到彻骨哀恸和扼腕痛惜。人们以各种形式自发地悼念她,从全国各地赶到长沙为她送别的多达 1000 多人。 这样一位被人亲切地称为“大姐书记”的女人,一路走来,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那么地舍不得她,那么深切地怀念她。 “傻书记”:不帮亲人、不要车补、出差还自己刷卡 1958 年,陈超英在北京出生。儿时的她一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她和其他四个兄弟姐妹在一个大四合院里拥有着至今无法忘怀的童年。1969 年,年幼的陈超英和哥哥成为第一批下乡人员。 从大城市来到乡村,陈超英依然用实际行动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1978 年 11 月,她迈向工作岗位。在背井离乡的前提下,她凭实力考入了中建五局技工学校,成为了一名修理工。一年之后,陈超英良好的表现使得她脱颖而出转为干部,当上了中建五局第一批脱产的团支部书记。 身为北京人的她只身一人在湖南长沙奋斗打拼,她从不放弃的精神,感染了每一位同事,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陈姐”。 2003 年以来,陈超英曾与三届班子成员共事。三届班子成员留下的共同印象是:她讲话办事不捎带个人感情、不夹带一己私利。她心中的天平一边是公平公正的信义,一边是公心公义的无私。在班子中,她讲团结、讲付出、讲诚信,不争名、第 1 页 共 10 页不夺利、不越位,做到了领导放心、同事信赖、群众满意。 她长期主管组织人事、协管人力资源,两个亲妹妹失业十多年,几个侄儿大学毕业到外地打工,但她没有给任何亲人在单位安排过工作。她是公司工程分包与材料设备招投标监督小组组长,但从不为任何亲朋介绍工程业务、联系材料供应,曾经数次婉言拒绝了老同学提出的分包工程要求。 2004 年,陈超英负责公司办公楼翻修改造。她每天守在现场监督、检查,每拆一堵墙、每装一层楼的通道幕墙,她都要与工人们通宵达旦,无论是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