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艳娥《数学教育学导论》心得体会 《数学中的问题探究》读书心得体会 陆艳娥 张广祥著的《数学中的问题探究》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张奠宙、李士锜主编的《数学教育研究前沿丛书》中的一本。课程标准肯定了数学中的问题探究是发展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真正地学会从观察和分析事实出发,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创造性工作的真实过程,领会归纳式的科学研究方法,使数学课程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问题探究”与解题练习的主要区别在于问题探究更多地强调以下五个方面发展的可能性。一是与结构的关联性;二是可扩展性;三是解法具有较多的启发性;四是能导致新的问题;五是问题包含更多的理性。数学热衷于寻求新的问题,数学把形式优美的问题看作自己的生长点。因此成功的探究不但产生新颖的数学定理、思想和方法,而其外能帮助我们从新的视角找到新的问题。虽然问题探究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寻求问题的解答,但是寻求解答却并不是问题探究的唯一目的。特别是在一时无法找到最初问题的答案是往往把滩旧的方式调整为在原有问题中寻找新的问题,也许新的问题最终会成为解决老问题的突破口。 数学探究的两个不同的方向。扩充和反驳。扩充就是把已有的数学定理和理论结构推进到范围更为广泛的层次,简单地说就是定理推广。数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学科,特别是纯粹数学,它由问题而发生,并伴随问题的解决而发展。一部分猜测被后来的研究所推翻。如果我们把这种通过探究对原来的猜想作出否证的过程称为反驳的话,那么“反驳”同样是真理产生的过程,它与证实一个猜想成立具有同样的科学价值。 反例和否证常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另一种成果,现代数学中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反驳猜想的反例,有些范例不仅解答了原来的数学问题,还导致人们对问题更深的思考。数系是最基本的一种数学结构。数系要求数的某个集合能进行加减乘除等基第 1 页 共 3 页本的代数运算并满足适当的运算法则。无论采用怎样的方法达到这些教育目标,重要的是他们应该具有以下两个特征:(1)这些方法至少要让学生有一些创造或改造数学知识的有限经验。没有一点那种体验,学生就不能从接受知识中取得进步。(2)这些方法给予学生的不只是一种获得数学知识的途径,还要让学生检查和证实他们自己的信念。没有这种体验,学生仍将依赖权威而无法在他们的数学学习中做到自主。 数学教育应该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数学教育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