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天渠》有感六篇 下面是文秘网的小编为各位收集的水务工作者观看《榜样》有感原创 13 篇,请您参阅。如您需要符合您实际要求的,那么您可以点击网页两侧的 qq:4000121855 和在线客服,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优质的一对一服务哦。 (篇一) 近日,被国家电影局列入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重点影片宣传推荐的电影《天渠》在贵州、北京上映,12 月 13 日将在全国同步上映。电影深入刻画了一名优秀老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党忠诚,决心干事创业的崇高品质。 电影《天渠》根据时代楷模、XX 省 XX 县区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的先进事迹改编,讲述了黄大发老支书在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因严重缺水导致的贫困状况下,从上世纪 60 年代起,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历时 36年,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凿出一条长 9400 米的“生命渠”,结束千百年来滴水贵如油落后历史的感人故事。 电影刻画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于党和人民事业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更充分抒发了以电影主人翁为代表的基层农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谋发展,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为民情怀,为弘扬“遵道行义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讲好贵州故事积累了经验,树立了标杆。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我们观看《天渠》电影,看到的不仅仅是“大发渠”本身,我们看到的是“当代愚公”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永葆蓬勃朝气,永做人民公仆,争做时代先锋,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凝聚磅礴力量。 《天渠》不是“渠”,是一种“当代愚公”精神。电影中黄大发同志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执著和坚强,默默地、忠实地履行着一位基层“领头雁”的神圣职责,用平凡而朴实的奉献塑造了震撼人心的美丽,谱写了一名共产党员忠于党、忠于人民的生命乐章。 《天渠》不是“渠”,是一个“时代楷模”精神。电影中第 1 页 共 7 页黄大发同志数十年如一日,不计个人得失,扎根基层,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坚持“把实践写在大山上”,致力摆脱贫穷、改变农村面貌,带领群众自强不息的真实故事,展示了当代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天渠》不是“渠”,是一种“自我牺牲”精神。电影中黄大发同志变卖棺材筹钱、女儿因病无法医治、运水泥不住旅店等等镜头,充分展示了他当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发生矛盾时,他以牺牲个人利益以维护集体利益,以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