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村经济读后感 全书分为十六章,可划分为四个部分,江村经济读后感。第一部分是第一章,本章是全书内容的引子也是对全书内容的总括。作者用一句话揭示了全书的主旨,即旨在说明这一经济体系与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与这个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第二部分是第二章,本章从地理状况、经济、人际关系等方面概括了调查地区的情况,并阐述了选择这个调查区域的原因。第三部分是第三章到第十五章,分别从家庭关系、邻里关系、生活生产方式等几个方面描述了该村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第四部分是第十六章,作者根据上文描述,指出中国农村真正的问题是人们的饥饿问题。作者认为,但当饥饿超过枪杀的恐惧时,农民起义便发生了。作者从一个学者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一是改进技术;二是社会再组织;三是最终取决于中国工业发展的前景。 1 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界定 作者根据自己的观察,认为中国农村经济结构的发展模式是一种农工混合的乡土经济。位于太湖附近的开弦弓村,由于气候适宜,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适宜于水稻的种植和桑蚕的饲养,因此,一直以来水稻就成为当地人们的主要作物,又因为便利的水路交通,蚕丝业也成为这个村里的居民的第二主要收入来源,且农民从事家庭蚕丝业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作者以事实证明了中国农村混合型的经济结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否决了一般人认为中国仅是农业大国的说法,从当时农村看来,中国是农工业大国,只是农村工业是分散型的,未能使人易于觉察。 2 造成农村经济萧条的根源 一般认为,农村经济萧条是源于内外交困和阶级的压迫,但作者却有独到见解:农民的收入降低到不足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所需的程度,中国农村真正的问题是人们的饥饿问题。在这个村里,当前经济萧条的直接原因是家庭手工业的衰落,经济萧条并非由于产品的质量低劣或数量下降。如果农民生产同等品质和同样数量的蚕丝,他们却不能从市场上得到同过去等第 1 页 共 13 页量的纸币,萧条的原因在于乡村工业和世界市场之间的关系问题。作者从国际关系角度分析了外来因素西方工业扩张,挤压了中国农村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导致中国乡土工业的衰退,造成农村经济萧条。 3 中国农村怎么走出困境 中国农村走出困境要经过两个阶段。一社会再组织问题。作者赞成土地改革、减收地租、平均地权,认为这种改革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因为它是解除农民痛苦的不可缺少的步骤。它将给农民以喘息的机会,排除了引起反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