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读《情感堵塞》心得感想2篇VIP免费

读《情感堵塞》心得感想2篇_第1页
1/5
读《情感堵塞》心得感想2篇_第2页
2/5
读《情感堵塞》心得感想2篇_第3页
3/5
读《情感堵塞》心得感想 2 篇 《情感堵塞》是一位民主德国心理治疗医师对民主德国民众心理故事的记述,也是作者本人的在民主德国的生活和情感史。这是我读《情感堵塞》心得感想,欢迎大家阅读。 读《情感堵塞》心得感想一: 1989 年 11 月 9 日,柏林墙开放,这意味着。东德人民终于挣脱了大集中营的束缚。 然而,在狂欢背后,很少人意识到。东德并不是自发改变的,没有外部力量介入,这座监狱将依然稳固。换言之,一切是别人送来的,而非自发争取的。那么,为什么东德人不主动去把握自己的命运呢。 在相当时期,东德转型曾被认为是一个典范。代价甚少,社会安定,没有暴力。然而,本书作者、心理学家马茨认为,现实远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大多数东德人虽然在身体上已走入开放社会,可他们的内心依然封闭。太多人借酒消愁,太多人精神崩溃,滥性、毒品、民族主义......由于找不到生存意义,许多人开始怀念过去,将曾经的监狱美化成天堂。 在马茨看来,东德转型不过是一次神经官能症者起义,在病夫治国背后,是人人都有病,在不知不觉间,他们早已被专制文化与制度塑造,早已丧失了成为正常人的能力。 人造心理匮乏的社会 众所周知,正常人是自由的,他们可以充分表达情感,使正常的欲望得到满足。然而,这在东德却是奢侈品,后者致力于用扭曲自然的方法来塑造新人,这种扭曲一以贯之、自成体系。 从婴儿即将降生开始,全世界准妈妈都可以选择在家生产还是在医院生产,可以根据喜好选择医疗服务。可东德不同,以关怀的名义,她们不得不进入指定医院,像机器那样被专家检查,孩子一降生,立刻被抱走,3 天后才能母子团聚。恐惧就这样在幼小心灵中扎下根。 3 岁左右,孩子们被强制送入幼儿园,他们撕心裂肺地哭喊,可大人们却觉得,这个锻炼有利于将来的集体生活。在幼第 1 页 共 5 页儿园,孩子们被迫学习吃饭、排便、个人卫生、睡觉等,本能成了一门技术,人与天性被割裂开来。上学后,无休止的考试与训练,老师们的教唆,又彻底毁灭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很少与沟通孩子,只会说不许大声喧哗不许乱扔垃圾等,他们当然爱自己的孩子,可他们没受过爱的教育,他们的生活经验就是挫折使人成熟。 从受精卵到耄耋之年,从社会到家庭,在东德,绝不允许任何异端,哪怕是口吃、左撇子、戴眼镜、尿床之类,更不要说信教、和平主义者、持不同观点者,一旦冒头,他们将首先遭到身边人的嘲笑与敌意。一切正常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读《情感堵塞》心得感想2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