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上的扑克牌游戏 ————我的教育故事 王晓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钻研、探究的氛围,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探究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为此,在小学数学中低年段的计算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课堂上引入了扑克牌游戏,由于教学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枯燥的计算变成了有趣的游戏比赛,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在激烈的比赛中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同时增强了自信心。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例一:在一年级下册的教学中,学生学会了 100 以内的加减法,但是计算正确率和速度都不够理想,一年级的孩子对于枯燥的计算很不感兴趣。我为此设计了一个关于连加连减的扑克牌游戏,孩子们听说在要课堂上打扑克牌,高兴得炸了锅。我让孩子们只带 1--10 的扑克牌,总共 40 张,然后将牌洗开。游戏时,两人一组,练习连加时,由一人出牌,另一人计算,先看清第一张牌是几,然后出第二张,将第二张和第一张加起来,记住得数,继续出牌,依次加上每次新出的牌,加完所有的牌,总和是 220。如果得数不是 220,计算出现失误,本轮比赛失败。如果两人计算都正确,用时少的人获胜。练习连减方1法略同,只是一方出牌,另一方从 220 开始连续减去每次出的牌。孩子们在课堂上玩得兴味盎然,每个人都在全神贯注地计算,唯恐出现错误,把胜利拱手让给别人,在欢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做了很多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题,比老师给一张计算卷的练习效果要好很多倍。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了孩子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在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我顺势鼓励孩子们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比试比试,看看是爸爸妈妈的速度快,还是我们的速度快。这样的扑克牌游戏,我们在课堂上和课余时间进行了很多次,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游戏。到后来,几个出色的孩子计算速度可以说是神速,牌出多快就能算多快。我利用一个小小的游戏就攻克了一年级孩子的进位加和退位减的难关,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案例二:在教学二年级的口算乘法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让孩子们反复背乘法口诀,有点“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感觉,比如要算 7×8,有的学生会从一一得一背到七八五十六,不能快速有效地提炼出需要的乘法口诀。为此,我继续让扑克牌大显身手,以游戏促计算。同学们每两人一组,一开始强弱搭配,目的是以强带弱。游戏规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