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的教育苦旅》读后感二VIP免费

《我的教育苦旅》读后感二_第1页
1/2
《我的教育苦旅》读后感二_第2页
2/2
《我的教育苦旅》读后感二 “教育是一种旅程。囿于条件和功力,二十年来,我总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急匆匆地不停赶路,有欣喜流连,也有遗憾和‘心’苦。”也许这是作者以《我的教育苦旅》命名的原因吧,不由得感叹,我们的教育生活何不是如此,带着同是天涯陌路人寻找知己的感觉走进了本书。 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位伟人交谈,而读《我的教育苦旅》却好象在和好多伟人交谈。第一站就是熟悉了作者的《精神的雕像》,他心中精神和教育的偶像有上世纪 50 年代的教育专家,也有当代的教育名家。这其中有我熟识的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李镇西等,但更多的是连名字也未曾听说的教育专家,借此机会我也随作者了解了一番,了解他们的生平,了解他们的思想……对有些自认为熟识的教育大家尽管素昧平生,但也有几丝亲切感,有种迫不及待翻阅地感觉,经高万祥的介绍又觉自己的了解少之甚少;对从未聆听过名字的教育名家虽少了几分亲切但多了几分了解,从未知到知之甚少这也是一种收获。纵观精神的偶像,对我印象最深的应是“大爱陶子,大德陶子”了。我曾折服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但那时的我没有一个高度的认识,“大爱陶子,大德陶子”帮我进一步了解他。 在高万祥的身上,很难说没有叛逆的东西。从一个人的朋友,可以看见一个人的品位。这样一位名师,他还有一个“离经叛道”的朋友——复旦大学附中的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黄玉峰爱书,高万祥也爱书,高万祥认为黄玉峰本身就是一部内涵丰富的书,一本语文教学圈内人士必读的书目,这一位五十多岁、貌不惊人的语文教师屡屡在语文界做出惊人举动。李镇西称黄玉峰为“五四”青年,这称法实在是贴切、精妙。黄玉峰的身上有着“入骨”的“士可杀不可辱”的秉性,而且这一秉性正应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老话,而这也恰恰是文人的骨气、书生的意气。没有这么一点骨气,没有这么一点韧劲,是做不了大事,也出不了成就的。高万祥深深折服于黄玉峰的学问与人品。读高万祥老师的著作,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第 1 页 共 2 页他的教育理念,还给了我带来了许多心灵的启迪,那就是他所倡导的阅读理念。他受苏霍姆林斯基影响是很深的,他在《阅读:打开人文教育的窗口——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札记之一》、《教师,为什么要读书——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札记之二》中用大量的文字写出了阅读的重要。这两章也是我在这本书中最喜欢读,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有时会大段大段地摘录,又时又会掩卷沉思。读着读着,我的心渐...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我的教育苦旅》读后感二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