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一 比喻 vs 比拟 一、比喻 1.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 2. 比喻的三个基本要素: 本体——被比喻物 喻体——比喻物 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 3. 比喻的分类: ① 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矗立的小山。 类型整合 ② 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常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③ 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 :a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 /b 先生,给现洋钱,袁世凯,不行吗 ?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a 句侧重说明“我和闰土之间的隔膜”与“厚障壁”之间有“深、厚,隔开两事物,使两事物产生界限”的相似性,是比喻; b句则侧重说明“现洋钱”与“袁世凯”的相关性(“袁世凯”是“洋钱”的标识),是借代。 ④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二、比拟 1. 比拟指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2. 比拟的分类: ① 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性、人情。 ② 拟物。 拟物有时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例如:好好给我在家做作业!不要老是飞到外边去! 有时是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例如:这些闪电的影子,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1. 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 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 2. 表达的结构方式不同。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成为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 例如: (1) 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2) 帝国主义像狗一样夹着尾巴逃跑了。 例 (1) 只有被拟体——帝国主义——出现,没有出现拟体——狗,因此是比拟。例 (2) 中“像狗一样”,出现喻体,因此是比喻。方法指导 考点二 借 代 1. 借代是指不直接说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