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读后感 矛盾论读后感 《矛盾论》这篇哲学论文,是毛泽东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作为那个时代的思想指导,它不仅帮助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走向胜利,在现今社会仍是不可多得的精神向导,具有无可替代的现实意义。 矛盾论是在实践论的基础上写成的,以克服红军的严重教条主义。矛盾的逻辑是非常清楚的。它是建立在事物矛盾规律之上的,即对立统一规律,这是唯物辩证法最基本的规律。然后讨论了几个必须由矛盾来理解的几个哲学问题;他们是两种宇宙;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毛主席懂得矛盾发展的规律,看出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在《矛盾论》的论述中预测了新中国成立的必然性,所以才敢于发出“一切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的冲天豪气,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阅读毛主席的《矛盾论》,首先要谈的便是矛盾的概念,矛盾概念是整个唯物辩证法理论的基石。因此,我们全面理解“矛盾”理念,对于把握唯物辩证法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辩证矛盾不同于逻辑矛盾。“矛盾”一词在辩证理论和形式逻辑上不是同一回事。辩证的专业知识所表达的是辩证矛盾的观念。逻辑矛盾的概念是用形式逻辑来表达的。逻辑矛盾是人们在叙述和回答问题时表现出不同的目的和冲突的现象。思想上自相矛盾。这是逻辑思维和逻辑思维错误造成的。所以它应该是可以避免的。矛盾的定义反映的是关系,而不是事物本身。冲突不是抽象的存在。它总是取决于某个物体。然而,作为矛盾依赖对象的客体本身不能称为矛盾。矛盾是事物之间或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专业层面上,这个定义可能是抽象的,理解矛盾这个词的简单含义是多个事物之间的冲突或冲突。任何事情,只要他们需要相互沟通,只要发展不平衡,就一定有矛盾。还有一些矛盾是必须解决的。要解决矛盾,就要分析矛盾,看问题是什么,问题在哪里。只有这样,最重要的工作才能完成,如何解决矛盾问题,这是一种工作方法和一种学习第 1 页 共 5 页方法。 对于两种宇宙观的理解,可以举几个例子来帮助认识。张三过去偷过东西,形而上学的观点认为张三还会继续偷东西,只是偷东西的次数或多或少,始终认为张三是一个小偷;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认为张三是可以改变的,其有可能偷盗成性变成一个更加恶劣的抢劫犯,或者经过教育改造及改过自新,变成一个守法公民。一把剑从船上掉到了水里,形而上学认为在船舷上刻一个记号,等船上岸了就可以根据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