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滋味爽极了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过了春节就是新的一年。无论过去的一年失败与挫折,烦恼与忧伤,患得患失都会祈求在新的一年成为过去,对新的一年充满希望。老家人过新年时,大年三十晚上人们在家里开家庭会,在温暖的炉火旁边,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甚至在雪霁琅琅的夜晚话年景,虽然日子一天天这样艰难而困顿,但希望总是遥守可望。甚至又一个新年到来时,日子好像还没有多大起色,但人们还是在新年来临的夜晚畅想未来,只会想着日子越来越好,就像每年门楣上的春联掉了又贴,贴了又掉,年年如此,但那一刻贴春联的人心情是多么喜悦。 小时候在老家过年,年的气息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拜灶神就开始了,点上几柱香跪在灶火前,嘴里说着“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之类的话。二十三一过,年的气息就开始浓了,村里人开始磨面,做豆腐,发年糕,蒸馍,蒸祭祀用的花馍,走亲戚给长辈吃的一层层的大油馍,给小孩子蒸的小动物花馍,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做豆腐是家家户户都少不了的,是一件繁琐又辛苦的事情,首先将豆子选好,泡在水里直到豆子发软,找来一个手推的小石磨,放在一个搭着长条形木框的大缸上,然后用一个小勺子从盆里舀些豆子放到磨眼里,手推石磨,一会儿磨碎的豆汁顺着石磨之间的缝隙像线一样流下来,连续不断地流进缸里,看似美妙,其实推磨是很辛苦的。推一会,胳膊就发酸了,多半天才能推两升黄豆。这边推磨,那边大锅就开始烧水,灶膛的火将窑洞映的亮堂堂,温暖又温馨。在锅上支一块平滑的木板,上面铺一块粗布做的笼布,四角提起,然后一个人将磨好的豆汁倒进笼布,倒了几瓢后,两人紧拉布角,使劲挤压,将豆汁挤到锅里,剩余的豆渣以后喂猪。豆子磨完了,豆汁也挤完了,就开始用大火烧锅,一会儿功夫,锅里的豆汁滚开,就用提前准备好的卤水点豆腐,卤水是从土墙墙根铲的细土,放在桶里搅匀沉淀,等到锅开后点豆腐。这种土看起来不太卫生,但点的豆腐细嫩,可口。现在已经没人用这种土方法做了,但现在的豆腐不太好吃。锅里的豆腐点好以后就聚在一起,再舀到笼布里压实,等豆腐稍微凉了,就可以打开,切上一块,放在手掌上用刀打成一小快一小快,倒进碗里,放点酱油,醋,葱花辣子调好的汁,味道很好的。当地人把这叫“开锅豆腐”,好吃,但不能多吃,吃多了胃不好受。一句俗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说的就是这种开锅豆腐。豆腐做好了,许多人就打扫房子,用白纸糊窗子,把去年风吹雨淋的旧纸铲掉,重新抹上浆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