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沈阳酒店式公寓经过近 4 年的“亢奋型”发展,沈城酒店式公寓市场也随着地产新政的实施而沉寂下来。纵观沈阳酒店式公寓市场,真正意义上的屈指可数,业内大多将小户型精装公寓也列为酒店式公寓的行列,就算为了房地产业将康发展着想吧,我们把她列入“广义酒店式公寓”。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酒店式公寓是深圳的汇展阁,始作俑者为有“深圳李嘉诚”之称的大中华总裁黄世再。汇展阁面世是在 1997 年,并不是外界所说的1994 年;沈阳最早的酒店式公寓(广义理解)是 2002 年 9 月推出的位于中华路的当代程式,2003 年起在我市获得全面发展,其间五里河大厦、金茂国际公寓、腾龙国际公寓、皇城酒店公寓、博润国际大厦和行宫等相继问世,至今沈阳酒店式公寓广义市场存量已经突破 30 个,约 42 栋,总建筑面积约 75 万平,累计 11500 套;狭义市场存量约 13 个,约 15 栋,累计 4600 余套,其中包括金茂国际、曼哈顿广场、希尔斯联邦、德郡七号、腾龙国际、五里河大厦、新湖峰尚、海悦国际、银信、博润国际、海润国际、皇城酒店公寓和行宫等。酒店式公寓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体现出市场的确存在一定需求,更重要的是其蕴含的巨大利润空间使开发商趋之若鹜。有关这方面的探讨从 2003 年至今从未间断,与“商业地产”和“国八条”“国六条”一起并称地产三大焦点话题。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4 年间沈阳的酒店式公寓既有成功典范也有失败案例,开发商有的暗自窃喜,有的苦水独咽,在“国六条细则”新政业已实施的大环境下,酒店式公寓究竟何去何从?结合多年全国市场研究经验和实践经验,结合沈阳市场现状,现谈谈我行的看法。首先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都是哪些人在购买和使用酒店式公寓。这里我们必须认清购买者和使用者可能是不相同的,相同的时候说明是自用,不同的时候说明是投资。任何购买行为的产生都是因为这个产品能给购买者带来利益,因购买目的(投资或自用)的不同,对购买者来说期望获得的利益也是不同的。自用市场:购买行为除了具有动机还必须具有购买能力,显然必须是高收入人群。目前我国高收入行业主要包括:金融、保险、电信、电力、石油、石化、证券、烟草、航空、铁路、股份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足球俱乐部、星级饭店等;高收入个人除了在上述行业中担任正、副董事长、正、副总经理人员以外,还包括实行年薪制的企业经营者、规模较大的私营业主、企业承包或承租人、建筑工程承包人,私营有限公司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