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初稿)“十二五”(2011—2015 年)时期,是黟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本纲要根据**编制,旨在总结“十一五”发展经验,分析“十二五”宏观发展环境,主要阐明“十二五”期间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主要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纲要》是“十二五”期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第一章 “十一五”取得巨大成就“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各项政策措施中,作出了“开放兴县、旅游牵动、工业支撑、农业基础、城镇突破、社会和谐”的重要决定和“一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争先进”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发展,使黟县由一个传统的山区农业县加速向新兴旅游强县跨越。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县紧紧围绕发展主题和结构调整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县人民负重自强、埋头苦干,全面完成“十一五”计划主要发展目标,形成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局面,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十一五”以来,我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生态、文化等资源禀赋和优势,创新发展思路,实现了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预计到“十一五”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 7.82 亿元提高到 15.5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由 7657 元提高到 16151 元,超 2000 美元,在全省县域处于前列。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 0.6 亿元提高到 1.62 亿元,年均增长21.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 66.5 亿元,年均增长34.8%,是“十五”的 4.4 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7 亿元,是“十五”末的 2 倍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特色产业获得新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 27∶35∶38 调整到 18:41:41,二三产业比重提高 9 个百分点。旅游等特色产业日益发展壮大,预计“十一五”末,旅游接待量 484 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 2 亿元,均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多,成功跻身于首批“安徽省旅游强县”、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工业经济提速增效,预计“十一五”末,全县工业增加值突破 5 亿元,是“十五”末的 1.6 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 26%提高到 30%,初步形成茧丝绸、旅游商品、果蔬食品、机电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