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教育知识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1、《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学校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处分,但是不得(开除学生)或者责令其转学、退学。3、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4 年 1 月 1 日)起开始施行。5、学校和教师应当改进和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规范作息时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6、学校、幼儿园、托儿所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7、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应当为学校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便利。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9、学校应当依法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按照课程标准开设体育课,保证学生在学校期间每天有不少于(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10、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各类安全制度和应急机制,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师生进行(逃生自救、互救)和紧急疏散避险等应急演练,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发生事故。1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12、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3、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14、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1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二、单选题(以下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填写在题后表格内,每题 1 分,共 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