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第八集观后感(寻道图强) 第一篇:大国崛起第八集观后感(寻道图强)一个国家的惯性 ——《大国崛起》第八集观后感 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所以除非施加外力,才能改变这种惯性达到另一种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一个国家亦然。俄国在他的历史进程中,在试图改变“落后的惯性”迈向崛起的路上,出现了两位举足轻重的统治者,他们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扮演着相同的角色,虽然最终未能达成期待的目标,却也为推动国家进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分别是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 一、唯我独尊之彼得一世 17 世纪的俄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或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从而一度被轻视。那时的俄国,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教育由东正教会垄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为改变这种现状,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前往欧洲各国游历和学习。学成归来后,彼得一世用强硬手段推行了一场社会变革。从穿衣、吃饭,到科学教育、商业活动、军队建设,他用野蛮的方式推进了俄罗斯的文明进程。他改革军事,加强国防,夺取出海口;他改革商业,发展贸易,提高商人地位;他改革宗教,加强皇权;他甚至亲自审讯反对改革的太子,并在杀了太子后表现的若无其事。 随着改革的推进,彼得一世将个人意志全部投入到了权利中,在打败了强敌瑞典之后,他下令建造起一个面向欧洲的新首都圣彼得堡。在这种唯我独尊的信念支配下,俄国迅速地走上了领土扩张的道路,没过多久,俄国已经成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领土面积居世界第一的大帝国。 纵然有着广阔的国土面积,但在国内实施改革的路始终过于艰难,一个君王的力量始终无法抵抗一个国家的固有属性——惯性的力量。虽施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成效难显,当时俄国的经济仍旧过于依赖于农业,彼得一世改革最终停留在俄国资第 1 页 共 11 页本主义的发展的表面。 二、求同存异之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女皇,德国人,在一场政治婚姻中嫁给了得三世,她嫁入俄国后首先做的就是将自己变成了一个纯正的俄国人。叶卡捷琳娜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放弃了原来的信仰皈依了东正教。她的作为,让俄罗斯人深受感动,当她拖着病体,在皈依仪式上用略带日尔曼口音的俄语背诵了长达 50 页的祈祷文时,曾经一度反对她的大主教也不由自主地热泪盈眶。自野心勃勃的叶卡捷琳娜坐上统治者的位置后,也开始着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