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四中全会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20 日至 23 日在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是首次在中央全会上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观察家指出,史无前例的四中全会将推出依法治国的升级版。 进入 21 世纪的第二个 10 年,中共执政超过一甲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进而要向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冲刺。根据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中国将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建设法治中国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决策论断。不可否认,过去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王权统治下的人治中国,历史跨度长,留下了家长制及其作风积习,在今天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道路上,阻碍仍存。中国共产党人从执政之初起,就想走出周期律。 迈出建设法治中国的关键一步,也来自于中国共产党对文革十年浩劫教训的反思和警醒。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即传递出鲜明的法治思维和主张。 邓小平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他还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中共几代领导人都在不断思考权力制约的命题。这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只有更加有效地约束公权力,实现全社会的法治状态,才能从根本上、全局上实现公平正义和长治久安。这样的公平正义和长治久安才是真正稳定的、长期的。 建设法治中国非纸上谈兵,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必须合乎中国国情,也必然要与时俱进。 专家预计,在四中全会上,中共文件将全面阐释依法治国第 1 页 共 2 页的理念和部署,这不会是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民主法治概念,而是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之路。与此同时,也将根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为正在全面深化的改革,提供有针对性的、强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进而营造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 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已有数年,以宪法为核心,涵盖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三个层次,包括宪法及宪法相关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社会法、诉讼和非诉讼程序法等 7 个法律部门,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已基本做到有法可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