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 提到美术课,学生们都很喜欢,小学生对美术课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有的认为美术课是副科,不影响升学,学得好不好没有关系;有的认为画画要有天赋,自己将来不当画家,学不学无所谓;比较普遍的是认为绘画比较难,因此部分学生对美术课兴趣不浓……面对这些情况,如果美术教师只根据教材安排的内容,作些理论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临摹,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兴趣很重要,对于小学生尤其如此,根据小学生好动不好静,好奇心强的特点,在美术教学中加入手工制作的形式,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达到绘画教学的目的。近年来手工制作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慢慢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和青睐。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们在学会动手制作和画画的同时,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方面能力的均衡发展,能促使学生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在情境中融为一体 在多年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美术并非只是画画,这其中包括了其他许多方面,必须要有多种制作方法,要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 因为美术来源于生活,发展于生活,提炼于生活,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取材一定来自生活。在这些制作过程中,学生获得体验、获得快乐,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也为他们开辟了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动手实践锻炼,并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奠定了基础。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和制作后,以及手工制作在美术教学中的合理利用,使孩子们的小手更灵巧了,对绘画的兴趣更浓郁了,观察力、想象力得到了提高,审美能力、创造能力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当然,手工制作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因此,手工制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还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一、手工制作能提高启发学生想象能力 手工制作课不仅是培养学生艺术方面的审美,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心态得到开放,美术创造力得到解放。对于方法的点拔和知识的生成过程。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心理特牲和智力倾向,利用教材的形象性的基点和因素,及语言、动作、表情等呈现方式,以点醒或激活学生潜在的审美情趣和思维。在美术教学中,向学生教授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发展和传播美术文化是必须的。但是在美术教学中,更应该以美术为媒介,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能力,发展...